岂觉尘埃里
出自唐朝贯休的《怀四明亮公》- 孤峰含紫烟,师住此安禅。
不下便不下,如斯太可怜。
坐侵天井黑,吟久海霞蔫。
岂觉尘埃里,干戈已十年。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峰上的禅师,他安居在这里,专心修行。禅师在高处静坐,看到远处紫烟缭绕,景色优美,但他内心感到悲哀和痛苦。 诗中的“不下便不下”表达了禅师对于世俗的厌倦和对于修行的执着。他选择了一个清净的地方,以避开尘世的浮躁和喧嚣,但在这种冷落的环境中,也使得他更加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禅师整日的修行状态:一边坐在黑暗中,一边吟唱淡泊生命的意义。最后一句“干戈已十年”,可能是指禅师周围的战乱,也可能是指他自己修行的时间。总之,这首诗表达了禅师在修行中遭遇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但他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从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 背诵
-
怀四明亮公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峰上的禅师,他安居在这里,专心修行。禅师在高处静坐,看到远处紫烟缭绕,景色优美,但他内心感到悲哀和痛苦…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峰上的禅师,他安居在这里,专心修行。禅师在高处静坐,看到远处紫烟缭绕,景色优美,但他内心感到悲哀和痛苦。 诗中的“不下便不下”表达了禅师对于世俗的厌倦和对于修行的执着。他选择了一个清净的地方,以避开尘世的浮躁和喧嚣,但在这种冷落的环境中,也使得他更加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禅师整日的修行状态:一边坐在黑暗中,一边吟唱淡泊生命的意义。最后一句“干戈已十年”,可能是指禅师周围的战乱,也可能是指他自己修行的时间。总之,这首诗表达了禅师在修行中遭遇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但他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从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折叠 -
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为「四十州」,然后方肯接见。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遂拂袖而去。天复中(901-904)入蜀,谒前蜀王王…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8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