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埋我处
出自清朝沈昌眉的《湘春夜月 再题亚子悲秋图》- 拾衣冠,一抔香土犹虚。楚些招遍天涯,归信总模糊。
旧约刀镮齐唱,奈佩环仙去,魂梦都无。念桂逢秋陨,不祥名字,懊悔轻呼。
麾戈挽日,韬弓洗雨,此愿终孤。蛮触山河,只落得、青林黑塞,多少冤诬。
春来杜宇,尚为谁、啼血声枯。把酒问,问人间何地,堪埋我处,荷锸先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的遭遇和感受。他拾起已经散落的衣冠,但是埋葬的土地却是空虚的;他四处寻找,但是回归的心情总是模糊不清。他曾经是一位勇士,与同袍们并肩战斗,但是现在只能惆怅地回忆往事。他曾经为了理想而奋斗,但最终却成了孤独的旅者。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折磨,但是始终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信仰和目标。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黯然离去。整首诗描述了一个寂寞、沉重而又充满哀伤的场景,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 背诵
-
湘春夜月 再题亚子悲秋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的遭遇和感受。他拾起已经散落的衣冠,但是埋葬的土地却是空虚的;他四处寻找,但…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的遭遇和感受。他拾起已经散落的衣冠,但是埋葬的土地却是空虚的;他四处寻找,但是回归的心情总是模糊不清。他曾经是一位勇士,与同袍们并肩战斗,但是现在只能惆怅地回忆往事。他曾经为了理想而奋斗,但最终却成了孤独的旅者。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折磨,但是始终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信仰和目标。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黯然离去。整首诗描述了一个寂寞、沉重而又充满哀伤的场景,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折叠 -
沈昌眉
沈昌眉(1872~1932年) 字眉若,号长公,芦墟镇人,少年丧父。清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兄弟昌直发起建立分湖文社,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在《南社丛刻》上发表诗文。昌眉在黎里小学任教时,与张应春父亲张鼎斋同事。本世纪20年代,昌眉到吴江师范任教。民国17年(1928年),柳亚子营造张应春烈士衣冠冢,昌眉出力甚多。20年,昌眉弟子集资印行《长公吟草》,柳亚子作序,纪念先生…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4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