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邈无迹
出自宋朝韩维的《鲁恭太师庙》- 善教邈无迹,其流在民心。君看鲁太师,庙食犹至今。
岂如文俗士,朱墨坐浮沉。趋营止目前,不顾患害深。
去汉馀千载,此弊竟相寻。我行道祠下,感激为悲吟。
不见田雉驯,啼鸦空满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善良教育已经逐渐消失的感慨和忧虑。他认为,一些文化习俗的士人只关注权利和名利,而不重视道德修养和品德教育,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相比之下,善良教育是没有痕迹的,但它流淌在人民心中,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和持久。作者引用鲁国太师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表明即使过去的许多年头,人们仍然崇敬和纪念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行为的人。 接着,诗中作者强调了应该珍惜这种善良教育的价值,并警告人们不要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危险。他认为,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不幸的是,在当今社会也仍然存在。 最后,作者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叹在他所在的地方,已经找不到曾经熟悉的景象了:驯顺的田雉和啼鸦已经不见了,这让他感到悲伤和失落。整首诗通过对教育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关注和担忧。
- 背诵
-
鲁恭太师庙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善良教育已经逐渐消失的感慨和忧虑。他认为,一些文化习俗的士人只关注权利和名利,而不重视道德修养和…展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善良教育已经逐渐消失的感慨和忧虑。他认为,一些文化习俗的士人只关注权利和名利,而不重视道德修养和品德教育,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相比之下,善良教育是没有痕迹的,但它流淌在人民心中,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和持久。作者引用鲁国太师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表明即使过去的许多年头,人们仍然崇敬和纪念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行为的人。 接着,诗中作者强调了应该珍惜这种善良教育的价值,并警告人们不要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危险。他认为,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不幸的是,在当今社会也仍然存在。 最后,作者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叹在他所在的地方,已经找不到曾经熟悉的景象了:驯顺的田雉和啼鸦已经不见了,这让他感到悲伤和失落。整首诗通过对教育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关注和担忧。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02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