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矣尼连火

出自明朝王世贞的《弥陀寺遣暑作
岩泉饶奇趣,松柏寄远迹。如何孤兰若,局蹐四蓬壁。
慈云不垂荫,朱离苦相射。赫矣尼连火,邈哉阿耨泽。
四大久厌离,诸缘归灭寂。是以烦恼身,更称清凉宅。
夜梵流妙音,朝观离空色。窃从庞居士,巾发恣所适。
弥陀寺遣暑作拼音解读
yán quán ráo
sōng bǎi yuǎn
lán ruò
péng
yún chuí yīn
zhū xiàng shè
lián huǒ
miǎo zāi ā nòu
jiǔ yàn
zhū yuán guī miè
shì fán nǎo shēn
gèng chēng qīng liáng zhái
fàn liú miào yīn
cháo guān kōng
qiè cóng páng shì
jīn suǒ sh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寺庙生活的喜悦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首先,作者描述了他周围的自然景观,岩石泉水,松柏树木,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场所。但同时,他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隔阂,孤兰难得绽放,人们局限在四面墙壁之中。 接着,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将云与火、朱离相射,展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焦虑。然后,他提到了禅宗的主题——归灭寂。人们的烦恼常常源于附属于世俗的事物,只有淡化执着,跳出因果轮回,才能达到真正的清凉宅。 最后,作者描述了他在夜间听到的佛教音乐和早晨看到的空明景象。这里,他引用了庞居士的名字,说明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信仰深厚的佛教徒,恣意享受着禅修的乐趣。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弥陀寺遣暑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寺庙生活的喜悦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首先,作者描述了他周围的自然景观,岩…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歌,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寺庙生活的喜悦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首先,作者描述了他周围的自然景观,岩石泉水,松柏树木,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场所。但同时,他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隔阂,孤兰难得绽放,人们局限在四面墙壁之中。 接着,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将云与火、朱离相射,展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焦虑。然后,他提到了禅宗的主题——归灭寂。人们的烦恼常常源于附属于世俗的事物,只有淡化执着,跳出因果轮回,才能达到真正的清凉宅。 最后,作者描述了他在夜间听到的佛教音乐和早晨看到的空明景象。这里,他引用了庞居士的名字,说明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信仰深厚的佛教徒,恣意享受着禅修的乐趣。折叠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朝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8238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