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诗歌

出自清朝俞樾的《高阳台
早岁诗歌,中年笺注,句消钟鼎旂常。俎豆名山,平生两瓣心香。
遗经独抱司农注,附千秋、高密门墙。更倾心、白傅风流,长庆篇章。
礼堂犹幸留遗像,其香山居士,须鬓苍浪。妙墨摩来,真教素壁生光。
云楣待仿箫斋例,论高名、郑白相当。待他年、侨札周旋,再证行藏。
高阳台拼音解读
zǎo suì shī
zhōng nián jiān zhù
xiāo zhōng dǐng cháng
dòu míng shān
píng shēng liǎng bàn xīn xiāng
jīng bào nóng zhù
qiān qiū gāo mén qiáng
gèng qīng xīn bái fēng liú
zhǎng qìng piān zhāng
táng yóu xìng liú xiàng
xiāng shān shì
bìn cāng làng
miào lái
zhēn jiāo shēng guāng
yún méi dài fǎng 仿 xiāo zhāi
lùn gāo míng zhèng bái xiàng dāng
dài nián qiáo zhá zhōu xuán
zài zhèng háng c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的一生经历和创作心路历程。他在早年就开始写诗,中年时则注重对古文献的批注和解读。他经历了名山大川,同时也保持了内心的深情和热爱。他抱着司农注的遗稿,仍然致力于学术研究,附带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究。他向往白傅先生的风采和长庆篇章,同时也怀念逝去的山居士、文人郑白。他对墨宝进行鉴赏,欣赏素壁的美感。最后,他期待自己能够仿效箫斋,继续追求高名,同时也留下行藏的印记。整首诗流畅而充满哲理,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高阳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的一生经历和创作心路历程。他在早年就开始写诗,中年时则注重对古文献的批注和解读。他经历了名山大川,同时也…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的一生经历和创作心路历程。他在早年就开始写诗,中年时则注重对古文献的批注和解读。他经历了名山大川,同时也保持了内心的深情和热爱。他抱着司农注的遗稿,仍然致力于学术研究,附带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究。他向往白傅先生的风采和长庆篇章,同时也怀念逝去的山居士、文人郑白。他对墨宝进行鉴赏,欣赏素壁的美感。最后,他期待自己能够仿效箫斋,继续追求高名,同时也留下行藏的印记。整首诗流畅而充满哲理,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折叠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7888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