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不可得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送汪扶晨归歙葬亲
十月河已冰,朔风苦萧瑟。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一啼一白头,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
送汪扶晨归歙葬亲拼音解读
shí yuè bīng
shuò fēng xiāo
zhī wàng sōng qiū
háng háng xuě méi
nán
běi
bái tóu
ā
dào chán yán
sòng zhě jiē
fēi zhú fēng
yīn qín zhù fēng zhí
ér huáng
lèi chuí dàn zhān
jūn xiào
máng máng
zài cāng tiān
cháo cháo jiàn yán
zài huáng quán
wén tàn
wén zhāng wéi shēng
rén wéi dǐng shí
shù lìng míng
wéi tiān xià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孝子思念他已故母亲的情景,十月已经到了冬天,河流都已经结冰,朔风夹杂着苦涩的呼唤声。诗人行走在雪地中,雪花深深,已经淹没了他的膝盖,他仍然在寻找他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松楸树。乌鸦朝南和北方啼叫,哀伤的呼唤让他想起了母亲。在送葬者匍匐前进的墓道上,土壤上的狐狸不停地挖掘着,似乎在帮助封石填坑。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哭泣,眼泪湿润了他的衣裳。他怀念母亲的孝心,他感慨于真正的仁义之道,他希望自己的文章和行为能够留名青史,成为天下正义之人。虽然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但她的影像却时刻在他心中,无论在天上或是黄泉之下,他都能感受到母亲的存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汪扶晨归歙葬亲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孝子思念他已故母亲的情景,十月已经到了冬天,河流都已经结冰,朔风夹杂着苦涩的呼唤声。诗人行走在雪地中,雪…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孝子思念他已故母亲的情景,十月已经到了冬天,河流都已经结冰,朔风夹杂着苦涩的呼唤声。诗人行走在雪地中,雪花深深,已经淹没了他的膝盖,他仍然在寻找他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松楸树。乌鸦朝南和北方啼叫,哀伤的呼唤让他想起了母亲。在送葬者匍匐前进的墓道上,土壤上的狐狸不停地挖掘着,似乎在帮助封石填坑。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哭泣,眼泪湿润了他的衣裳。他怀念母亲的孝心,他感慨于真正的仁义之道,他希望自己的文章和行为能够留名青史,成为天下正义之人。虽然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但她的影像却时刻在他心中,无论在天上或是黄泉之下,他都能感受到母亲的存在。折叠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6758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