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公乎
出自宋朝释德洪的《赤眼禅师画像赞》- 森森禅林,公特秀出。轻世急道,不可跂及。遗风至今,秋霜烈日。
我初瞻像,再拜稽首。一室严冷,如虎方吼。嗟余寡助,乃生公后。
忍视大法,陵夷末运。奴婢小人,利欲迫窘。冀公一吒,脑破胆陨。
呜呼公乎,再见无由。冗攘方炽,何时云休。愿起公死,从之以游。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禅宗高僧的境界和其对于世俗的看法。禅林茂密,公特(指该禅宗高僧)在其中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修行成果,但是这种修行跟世俗所追求的快速通达不同,是无法被普通人所理解与跟随的。然而,公特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至今,就像秋霜烈日一般显赫。 诗人初次见到公特时,他对公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但是公的居所却异常冷寂,仿佛如虎方吼般威压着人。诗人感叹自己的无助之后,提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状态,奴役、小人以及利欲熏心的世俗迫使人们远离真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公特的怀念并表示愿意为此前往云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无法与公特相遇了。整首诗传达出了一种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禅宗高僧的仰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对于精神信仰的渴求。
- 背诵
-
赤眼禅师画像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禅宗高僧的境界和其对于世俗的看法。禅林茂密,公特(指该禅宗高僧)在其中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修行成果,但是这…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禅宗高僧的境界和其对于世俗的看法。禅林茂密,公特(指该禅宗高僧)在其中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修行成果,但是这种修行跟世俗所追求的快速通达不同,是无法被普通人所理解与跟随的。然而,公特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至今,就像秋霜烈日一般显赫。 诗人初次见到公特时,他对公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但是公的居所却异常冷寂,仿佛如虎方吼般威压着人。诗人感叹自己的无助之后,提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状态,奴役、小人以及利欲熏心的世俗迫使人们远离真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公特的怀念并表示愿意为此前往云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无法与公特相遇了。整首诗传达出了一种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禅宗高僧的仰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对于精神信仰的渴求。折叠 -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