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万里心颜开

出自清朝丘逢甲的《送谢四东归
故人访我东海来,春风万里心颜开。故人别我东海去,临歧各短英雄气。
七年不见今再见,沧海桑田事万变。中间不变故人心,袖手海天看龙战。
君来一月无停车,访我更访山中庐。老亲喜君送君出,来此十日相同居。
七年乃有此十日,但觉日行比常疾。此日不为君我留,南风日日催行舟。
舟行既速况有轮,轮转四海扬胡尘。送君此去作胡语,乐府休唱胡无人。
我年方强君未老,惜君投身隐海岛。亚洲大陆局日新,时势径待英雄造。
海山之高一万三千尺,当年弃去良可惜。横来不王复不侯,为我归言岛中客。
包胥存楚约可寻,廉颇用赵原初心。相期亚陆风云再相见,骑鲸东海来挽神州沉。
送谢四东归拼音解读
rén fǎng 访 dōng hǎi lái
chūn fēng wàn xīn yán kāi
rén bié dōng hǎi
lín duǎn yīng xióng
nián jiàn jīn zài jiàn
cāng hǎi sāng tián shì wàn biàn
zhōng jiān biàn rén xīn
xiù shǒu hǎi tiān kàn lóng zhàn
jūn lái yuè tíng chē
fǎng 访 gèng fǎng 访 shān zhōng
lǎo qīn jūn sòng jūn chū
lái shí xiàng tóng
nián nǎi yǒu shí
dàn jiào háng cháng
wéi jūn liú
nán fēng cuī háng zhōu
zhōu háng kuàng yǒu lún
lún zhuǎn hǎi yáng chén
sòng jūn zuò
xiū chàng rén
nián fāng qiáng jūn wèi lǎo
jūn tóu shēn yǐn hǎi dǎo
zhōu xīn
shí shì jìng dài yīng xióng zào
hǎi shān zhī gāo wàn sān qiān chǐ
dāng nián liáng
héng lái wáng hóu
wéi guī yán dǎo zhōng
bāo cún chǔ yuē xún
lián yòng zhào yuán chū xīn
xiàng fēng yún zài xiàng jiàn
jīng dōng hǎi lái wǎn shén zhōu ch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是描写两位故人相遇和别离的情景,表达了友谊长存、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的主题。 首先,诗人欣喜地接待来访的故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心灵的开阔。但随后诗人又感慨时光流转,世事变幻,令人唏嘘不已,只有友情始终如一,可以陪伴自己看龙战于海天之间。 其次,诗人与故人共度十日,时间匆匆而过,南风催促故人离开。送别时,轮转四海扬起胡尘,诗人用胡语向故人道别。虽然故人离去,但友情亦未消逝,诗人寄望故人能够在亚洲大陆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最后,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次相见,借鲸鱼东游之势,挽救神州沉浸在风云变幻之中。 总之,这首诗歌表达了友情长存、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等主题,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谢四东归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是描写两位故人相遇和别离的情景,表达了友谊长存、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的主题。 首先,诗人欣喜地接待来访的故人,感…展开
这首诗歌是描写两位故人相遇和别离的情景,表达了友谊长存、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的主题。 首先,诗人欣喜地接待来访的故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心灵的开阔。但随后诗人又感慨时光流转,世事变幻,令人唏嘘不已,只有友情始终如一,可以陪伴自己看龙战于海天之间。 其次,诗人与故人共度十日,时间匆匆而过,南风催促故人离开。送别时,轮转四海扬起胡尘,诗人用胡语向故人道别。虽然故人离去,但友情亦未消逝,诗人寄望故人能够在亚洲大陆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最后,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次相见,借鲸鱼东游之势,挽救神州沉浸在风云变幻之中。 总之,这首诗歌表达了友情长存、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等主题,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折叠

作者介绍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8281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