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泪方相人已矣
出自宋朝魏了翁的《致政宋君挽诗》- 窗寒研冷一生酸,坎止流行百念宽。
剑骑已荒江北草,简编归伴室中兰。
孰痴孰觉从渠看,真是真非只我观。
掩泪方相人已矣,广平遗录仅留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窗边研读冷书,感到生活苦涩。然而,通过学习,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并变得更加宽容和沉静。他回顾了自己的过去,认为时间已经过去,自己的同伴已散,他只能和兰花作伴。最后,他掩饰着眼泪,认为自己是唯一有资格判断真相的人,留下了他的遗物来记录他的感受。整个诗歌传达了一个人对生命的苦涩与感悟,并展示了诗人的深沉思考与坚定态度。
- 背诵
-
致政宋君挽诗注释
【坎止流行】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宋张榘《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词:“坎止流行元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且賸把、锦云织。”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不能乐天知命,坎止流行,与万物同始终,亦其学之不至也。”清顾炎武《复张廷尉书》:“既荷白驹之赋远道相詒,坎止流行,元无固必。”典…展开【坎止流行】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宋张榘《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词:“坎止流行元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且賸把、锦云织。”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不能乐天知命,坎止流行,与万物同始终,亦其学之不至也。”清顾炎武《复张廷尉书》:“既荷白驹之赋远道相詒,坎止流行,元无固必。”典折叠致政宋君挽诗诗意赏析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2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