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殊未远
出自唐朝杨炯的《和旻上人伤果禅师》-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浮人本浮我,非后亦非前。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
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
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
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
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修行和生死轮回。作者通过描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佛教修行的艰辛和归宿,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超越生死的追求。 首句“净业初中日”,指的是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佛教所说的“净业”,即在世间修行,为来世积累功德。接下来的两句“浮生大小年,浮人本浮我,非后亦非前”,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浮人”、“浮生”,没有永恒。 第二联“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则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场景和目标。箫鼓声、龙蛇灵异、法门神奇,象征着佛教修行中的种种神秘体验和境界;而“觉海”则是涅槃境界的代称,“破舟船”则比喻恶行业障的消除。 最后两联则强调了佛教经文的重要性和修行的艰辛。其中“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指的是佛教经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则形容了佛教教义的广泛传播和强大影响。而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则暗示着佛教寺院和信徒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起伏。 最后一句“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则表达了对佛教禅宗的推崇和向往,强调了它所代表的精神世界的永恒和不朽。
- 背诵
-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修行和生死轮回。作者通过描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佛教修行的艰辛和归宿,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超越…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修行和生死轮回。作者通过描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佛教修行的艰辛和归宿,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超越生死的追求。 首句“净业初中日”,指的是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佛教所说的“净业”,即在世间修行,为来世积累功德。接下来的两句“浮生大小年,浮人本浮我,非后亦非前”,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浮人”、“浮生”,没有永恒。 第二联“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则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场景和目标。箫鼓声、龙蛇灵异、法门神奇,象征着佛教修行中的种种神秘体验和境界;而“觉海”则是涅槃境界的代称,“破舟船”则比喻恶行业障的消除。 最后两联则强调了佛教经文的重要性和修行的艰辛。其中“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指的是佛教经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则形容了佛教教义的广泛传播和强大影响。而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则暗示着佛教寺院和信徒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起伏。 最后一句“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则表达了对佛教禅宗的推崇和向往,强调了它所代表的精神世界的永恒和不朽。折叠 -
杨炯
杨炯(650─约695),初唐著名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他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1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