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眼澒耳樊宗师

出自宋朝赵文的《题郭索集
钩辀格磔李群玉,嵬眼澒耳樊宗师
人生歌哭贵适意,闲倚秋江听竹枝。
题郭索集拼音解读
gōu zhōu zhé qún
wéi yǎn hòng ěr fán zōng shī
rén shēng guì shì
xián qiū jiāng tīng zhú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观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第一句“钩辀格磔李群玉,嵬眼澒耳樊宗师”,形容了一个有才华的人物,他会写文章(钩、辀、格),画画(磔)、做琴(李)、制玉(群玉),视力好(嵬眼)、听力灵敏(澒耳),并且还精通佛学(樊宗师)。 第二句“人生歌哭贵适意”,表达出人生应该自由自在地歌唱和哭泣,并且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受外界干扰,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 最后一句“闲倚秋江听竹枝”,则是诗人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即通过欣赏秋江美景和听竹枝声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题郭索集注释

【嵬眼澒耳】“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乐。”明瞿佑《<剪灯新话>序》:“其事皆可喜可悲可惊可怪者。所惜笔路荒芜,词源浅狭,无嵬目鸿耳之论以发扬之耳。”典【钩辀格磔】“钩輈格磔”。1.鷓鸪鸣声。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詰曲崎嶇路,更听鉤輈格磔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鹧鸪》﹝集解﹞引孔志约曰:“鷓鴣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輈格磔’。”鲁迅《热风·“以震其艰深”》:“我先前只以为‘钩輈格磔’是古人用他来形容鹧鸪的啼声,并无别的深意思。”2.形容文字的诘诎聱牙。李涵秋《文字感想》:“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輈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也。”汉…展开
【嵬眼澒耳】“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乐。”明瞿佑《<剪灯新话>序》:“其事皆可喜可悲可惊可怪者。所惜笔路荒芜,词源浅狭,无嵬目鸿耳之论以发扬之耳。”典【钩辀格磔】“钩輈格磔”。1.鷓鸪鸣声。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詰曲崎嶇路,更听鉤輈格磔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鹧鸪》﹝集解﹞引孔志约曰:“鷓鴣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輈格磔’。”鲁迅《热风·“以震其艰深”》:“我先前只以为‘钩輈格磔’是古人用他来形容鹧鸪的啼声,并无别的深意思。”2.形容文字的诘诎聱牙。李涵秋《文字感想》:“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輈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也。”汉折叠

题郭索集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观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第一句“钩辀格磔李群玉,嵬眼澒耳樊宗师”,形容了一个有…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人生观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第一句“钩辀格磔李群玉,嵬眼澒耳樊宗师”,形容了一个有才华的人物,他会写文章(钩、辀、格),画画(磔)、做琴(李)、制玉(群玉),视力好(嵬眼)、听力灵敏(澒耳),并且还精通佛学(樊宗师)。 第二句“人生歌哭贵适意”,表达出人生应该自由自在地歌唱和哭泣,并且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受外界干扰,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 最后一句“闲倚秋江听竹枝”,则是诗人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即通过欣赏秋江美景和听竹枝声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折叠

作者介绍

赵文 赵文   赵文(1239-1315),宋末元初文人。初名凤之,字惟恭,又字仪可,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赵文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赵文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95006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