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摇干戈柄
出自唐朝孟郊的《感怀》-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
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
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在寒冷的孟冬,两河地区正在集结军队,炊烟和尘土弥漫,烽火连天,使人们感到惊恐不安。太行山险峻,但是即使军队辛勤耕作,也不能防止操纵弓箭的敌人攻击。即使听说汉北有许多少年英雄,他们也不得不面对混乱和不确定性。那些持枪吼叫的士兵,发出凶狠的豺狼声,他们抛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白昼中失去了自我。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和感激那些追求和平的人,同时爬上高处,展望着沉重的天空和遥远的原野,心中唏嘘不已。
- 背诵
-
感怀注释
【感激士】。唐高适《李云南征蛮》诗:“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亦省作“感士”。清恽敬《<坚白石斋诗集>序》:“今夫思妇之朝吟必长,无律吕以节之,而未尝无抗与坠也;感士之夜啸必厉,无声韵以限之,而未尝无调与格也。”…展开【感激士】。唐高适《李云南征蛮》诗:“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亦省作“感士”。清恽敬《<坚白石斋诗集>序》:“今夫思妇之朝吟必长,无律吕以节之,而未尝无抗与坠也;感士之夜啸必厉,无声韵以限之,而未尝无调与格也。”折叠感怀诗意赏析
-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辞官回家。后经河南尹郑余庆的推荐,出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晚年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聘他往兴元府任参军,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53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