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如眼见

出自唐朝李颀的《送郝判官
楚城木叶落,夏口青山遍。
鸿雁向南时,君乘使者传。
枫林带水驿,夜火明山县。
千里送行人,蔡州如眼见
江连清汉东逶迤,遥望荆云相蔽亏。
应问襄阳旧风俗,为余骑马习家池。
送郝判官拼音解读
chǔ chéng luò
xià kǒu qīng shān biàn
hóng 鸿 yàn xiàng nán shí
jūn chéng shǐ 使 zhě chuán
fēng lín dài shuǐ 驿
huǒ míng shān xiàn
qiān sòng háng rén
cài zhōu yǎn jiàn
jiāng lián qīng hàn dōng wēi
yáo wàng jīng yún xiàng kuī
yīng wèn xiāng yáng jiù fēng
wéi jiā c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句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景。楚城的木叶飘落,夏口的青山遍布,鸿雁向南飞去,君乘使者传达消息。在枫林带水的驿站里,夜晚的篝火照亮了山县,千里送行人的身影,蔡州就像眼前一样清晰可见。江水连着汉水东逶迤流淌,荆山云雾缭绕,襄阳的旧风俗历历在目,是作者习家池马背上旅行的场景。这首诗充满了离别和思乡之情,也表现了旅途中所见所闻的美景和感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郝判官注释

【习家池】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展开
【习家池】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清赵翼《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习家池。”亦省作“习池”。唐杜甫《初冬》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山简,更须同上习池游。”或省作“习家”。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折叠

送郝判官诗意赏析

这首诗句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景。楚城的木叶飘落,夏口的青山遍布,鸿雁向南飞去,君乘使者传达消息。在枫林带水的驿站…展开
这首诗句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景。楚城的木叶飘落,夏口的青山遍布,鸿雁向南飞去,君乘使者传达消息。在枫林带水的驿站里,夜晚的篝火照亮了山县,千里送行人的身影,蔡州就像眼前一样清晰可见。江水连着汉水东逶迤流淌,荆山云雾缭绕,襄阳的旧风俗历历在目,是作者习家池马背上旅行的场景。这首诗充满了离别和思乡之情,也表现了旅途中所见所闻的美景和感悟。折叠

作者介绍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唐朝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40756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