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秦始皇陵

作者:李显      朝代:唐朝
幸秦始皇陵原文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幸秦始皇陵拼音解读
juàn yán jūn shī
xiǎng qín
zhèng fán fāng gǎi zhuàn
nǎi fén shū
ā fáng jiǔ miè
dào suí chéng
yàn dōng nán
fān shāng yǎn bào chē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词来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秦州南渡赠别二首·其一》。它描绘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文化破坏所带来的深刻危机。 第一句“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指出了当时统治者的失德行为,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对过去历史上类似事件的回忆。 接下来的两句“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则描述了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混乱。政府忙于更换印章,而一些无知的人们则开始焚烧书籍,摧毁了大量历史和文化遗产。 随后的两句“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表达了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和现在残破的现实。 最后两句“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则表明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不满和失望,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幸秦始皇陵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来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秦州南渡赠别二首·其一》。它描绘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文化破坏所带来的深刻危机。 第一…展开
这首诗词来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秦州南渡赠别二首·其一》。它描绘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文化破坏所带来的深刻危机。 第一句“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指出了当时统治者的失德行为,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对过去历史上类似事件的回忆。 接下来的两句“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则描述了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混乱。政府忙于更换印章,而一些无知的人们则开始焚烧书籍,摧毁了大量历史和文化遗产。 随后的两句“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表达了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和现在残破的现实。 最后两句“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则表明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不满和失望,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折叠

作者介绍

李显 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详情

幸秦始皇陵原文,幸秦始皇陵翻译,幸秦始皇陵赏析,幸秦始皇陵阅读答案,出自李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9433.html

诗词类别

李显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