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天下事

作者:王野      朝代:宋朝
西河·天下事原文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西河·天下事拼音解读
tiān xià shì
wèn tiān zěn rěn
líng shuí xiàn jūn wáng
jié chóu wèi
shǎo háo gài zǒng chéng chén
kōng bái huáng wěi
qiān hèn
lǎo
dōng yóu céng diào huái shuǐ
xiù chūn tái shàng huí dēng
huí lèi
zuì guī jiàn 西 fēng
jiāng tāo yóu zhuàng rén
zhī jīn xiù shǒu
wàng zhǎng zhǔn yóu èr qiān
zòng yǒu yīng xīn shuí
jìn xīn lái yòu bào chén
jué zhāng qiān guī lái wè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yú)白骨黄苇。
天下的事,试问苍天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八陵图》是谁献给君王的,这种已经凝结的愁绪还没有在我心中停止。少年的豪气总会化为尘埃,只留下白骨和黄色的芦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wèn)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怀恨千古,可是我已经年老了。东游时我曾经凭吊淮水。绣春台每登一次就擦一次眼泪。喝醉后归来,借着西风抚视自己的宝剑,江水涛水似乎也在鼓舞我的意志。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qiān)归来未?
而如今我只能在野外的景色中徜徉,望着遥远的淮水,距离这里还有两千里。即使我有英雄壮志,又有谁可寄托呢!新近又听说胡人那边起了战争。抗击匈奴的张骞已经归来了吗?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151
2、 (宋)苏轼等著;汪旭编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210-211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151
,
2、 (宋)苏轼等著;汪旭编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210-211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yú)白骨黄苇。
西河:词牌名。三段一百四字,第一段六句四仄韵,第二段七句四仄韵,第三段五句五仄韵。陵图:皇陵舆图。北宋皇陵均在河南,这里用以代指中原失地。结愁:难解的愁怀。黄苇:枯黄的芦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wèn)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绣春台: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城内。揾泪:揩拭眼泪。揾:擦,揩。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qiān)归来未?
长淮:即淮河。英心:雄心。谁寄:向谁倾吐。胡尘:这里是指蒙古侵略军。绝域:极远的地方。张骞:西汉名将,汉中城固(今属陕西省)人,因功封博望侯。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151
2、 (宋)苏轼等著;汪旭编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210-211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151
,
2、 (宋)苏轼等著;汪旭编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210-211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第一段一开始,词人便满怀忧愤向天发问:老天爷怎么忍心将天下事折腾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问天”当然不止是问天,而是问代行天意的当权者。“天下事”指当时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集团为了苟且偷安,对金称臣割地,已经到了“国脉微如缕”的悲惨境地。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连年兵扰南宋,宋室面临覆亡的危险。献陵图事在当时堪称是一件盛举,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见《宋史·礼志》二十六)王埜即事生情,渴望能有力挽狂澜的志士贤才,能够一举收复中原(以献陵图事代指故土的恢复)。可是当时国事日渐式微,中原地区早已失守,蒙古大军正不断南犯,威胁着宋朝的安全,而当权者却苟且偷安,排斥抗战派,沉溺于犬马声色之中,不思振作,这使他抱恨结愁不能自已。更令人痛心的是,现实中有抱负的志士仁人,却往往因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一堆堆荒草野茔,作者隐约感觉到自己也将会遭到他们一样的厄运,不觉发出了深切的哀叹。

  第二段开头两句,作者感叹自己怀抱憾恨,垂垂老矣,接着追忆起自己当年巡视江防前线时的情景。那时他曾到六朝古都金陵凭吊过秦淮水。词中“淮水”指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北,横贯南京城,流入长江。王埜生在国运衰微之世,东吊秦淮,感念六朝兴亡更迭的历史教训,吊古伤今,悲恨之情油然而生。词人借酒浇愁,含恨在风中抚剑醉归,心潮激浪恰与大江波涛撞击、交汇,滔滔东逝之水好像特地为他这位壮志未酬的志士砥砺斗志。

  第三段写作者当时身处闲职,远离淮河前线千里之遥,但仍怀着一颗为国分忧的壮志雄心。“纵有英心谁寄”,这颗英心在现实中无法托付,只好空自嗟叹,一吐内心的郁闷与悲愤。南宋统治集团腐败无能,蒙古灭金后连年攻宋,局势日趋艰险,南宋政权危在旦夕。因此词人发出焦灼的呼唤:“绝域张骞归来未?”他急切盼望现实中能出现象西汉张骞那样的名将,出使西域,联合各方力量抗击匈奴。

  这首词自始至终激荡着爱国志士一腔热血无处诉的悲愤心情。全词以三叠词调这一形式,将昔往与今来、抚时与感事、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际巧妙地交织起来,一咏三叹,将词人内心的激愤愁恨,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萦回不尽。为了加强抒情感人的艺术效果,作者多次运用反诘句式,因此词文揭响有力,频频扣击读者心弦。特别是起首与结尾两处的诘问句,一起一结责问苍天,呼唤英雄,既振聋发聩,又使词的主旨表达得含蕴深曲,耐人寻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7-1871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70-1871
背诵
写景写景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西河·天下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对天下局势不满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怀疑和不满,认为事情发展到这…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对天下局势不满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怀疑和不满,认为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天都忍受不了。接着,作者提到了陵图献给君王的事情,表示这种背叛行为造成了他的愁苦。第二段写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感叹自己已经老去,曾经游历过淮水,但也只是留下了泪水。在绣春台上回顾过去,揾着眼泪,喝酒归来时抚剑倚着西风,心中还有壮志未酬。最后一句“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表达了作者对大汉边疆形势的担忧,质问张骞是否能够带来好消息。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古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个人遭遇的感慨。折叠

作者介绍

西河·天下事原文,西河·天下事翻译,西河·天下事赏析,西河·天下事阅读答案,出自王野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816288.html

诗词类别

王野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