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三山强克谦太守

作者:叶元玉      朝代:明朝
挽三山强克谦太守原文
瓜州人去马萧萧,计到金台泪欲飘。铜虎有符犹未合,玉楼无记却先招。
典刑缺失乡邦瘁,贤哲凋零士气消。老眼摩挲向南望,海天空阔正寥寥。
挽三山强克谦太守拼音解读
guā zhōu rén xiāo xiāo
dào jīn tái lèi piāo
tóng yǒu yóu wèi
lóu què xiān zhāo
diǎn xíng quē shī xiāng bāng cuì
xián zhé diāo líng shì xiāo
lǎo yǎn suō xiàng nán wàng
hǎi tiān kōng kuò zhèng liáo li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国家混乱和社会动荡的感叹和忧虑。第一句描述了瓜州人外出时马蹄声萧萧,仿佛是在哀叹这个国家的沉沦。第二句则表达了作者面对金台之上的权力和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悲愤,眼泪涌出欲要飘散。第三句中的“铜虎有符”可能指代皇帝及其权力象征,暗示此时国家处于混乱状态,权力不统一。而“玉楼无记”则代表历史记载,意味着历史的真相可能被篡改或遗忘。第四句中的“典刑缺失”,“贤哲凋零士气消”揭示了社会道德败坏、人才匮乏和民众心灰意冷的情景。最后两句中,作者用老年人的视角来观察海天空阔的宏大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局面。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挽三山强克谦太守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国家混乱和社会动荡的感叹和忧虑。第一句描述了瓜州人外出时马蹄声萧萧,仿佛是在哀叹这个国家的沉沦。第二句…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国家混乱和社会动荡的感叹和忧虑。第一句描述了瓜州人外出时马蹄声萧萧,仿佛是在哀叹这个国家的沉沦。第二句则表达了作者面对金台之上的权力和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悲愤,眼泪涌出欲要飘散。第三句中的“铜虎有符”可能指代皇帝及其权力象征,暗示此时国家处于混乱状态,权力不统一。而“玉楼无记”则代表历史记载,意味着历史的真相可能被篡改或遗忘。第四句中的“典刑缺失”,“贤哲凋零士气消”揭示了社会道德败坏、人才匮乏和民众心灰意冷的情景。最后两句中,作者用老年人的视角来观察海天空阔的宏大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忧虑。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局面。折叠

作者介绍

叶元玉 叶元玉 叶元玉,号古崖,清流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初为户部侍郎,后任广东潮州知府。为清流著名诗人,著有《古崖集》。…详情

挽三山强克谦太守原文,挽三山强克谦太守翻译,挽三山强克谦太守赏析,挽三山强克谦太守阅读答案,出自叶元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89604.html

诗词类别

叶元玉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