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
- 皇天厌元运,英主革其物。荡雪万象昏,被之以黼黻。
宋公始膺聘,遂尔参密勿。一草十制成,顿回天颜悦。
远增鸡林织,近补龙衮阙。青宫重师资,抗表久始决。
金侈疏傅赐,诗荣贺监发。覆水忽不收,君恩长断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了一位高官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奖励,但最终因为政治变化失去了他的地位和恩宠。 首先,诗中提到“皇天厌元运”,表示上天不喜欢现状,而希望有改变。接着,“英主革其物”指的是新皇帝上台后进行的改革,使得万象昏暗、大雪纷飞。然后,“被之以黼黻”表达了整个国家在混乱中陷入黑暗和危机。 随后,诗人描述了一位名叫宋公的高官,他受到皇帝的聘请,参与了重要的机密工作,通过努力精益求精,成功完成任务,令皇帝非常满意,获得了赏赐和封号。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宋公进一步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开始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并且他还补充了龙衮阙(皇帝居住的地方)的缺陷,受到了更多的赏赐和荣誉。 但是,最后几句话预示了宋公的不幸命运。皇帝赐给他的金银财宝不再有意义,因为君恩已经断绝。覆水难收,指的是既成事实无法挽回。最后一句“君恩长断绝”则表明宋公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并且也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声望。整首诗通过描写这一人物的遭遇,反映了政治变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局势。
- 背诵
-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了一位高官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奖励,但最终因为政治变化失去了他的地位和恩宠。 首先,诗中提到“皇天厌元运”,…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了一位高官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奖励,但最终因为政治变化失去了他的地位和恩宠。 首先,诗中提到“皇天厌元运”,表示上天不喜欢现状,而希望有改变。接着,“英主革其物”指的是新皇帝上台后进行的改革,使得万象昏暗、大雪纷飞。然后,“被之以黼黻”表达了整个国家在混乱中陷入黑暗和危机。 随后,诗人描述了一位名叫宋公的高官,他受到皇帝的聘请,参与了重要的机密工作,通过努力精益求精,成功完成任务,令皇帝非常满意,获得了赏赐和封号。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宋公进一步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开始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并且他还补充了龙衮阙(皇帝居住的地方)的缺陷,受到了更多的赏赐和荣誉。 但是,最后几句话预示了宋公的不幸命运。皇帝赐给他的金银财宝不再有意义,因为君恩已经断绝。覆水难收,指的是既成事实无法挽回。最后一句“君恩长断绝”则表明宋公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并且也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声望。整首诗通过描写这一人物的遭遇,反映了政治变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局势。折叠 -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朝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原文,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翻译,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赏析,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阅读答案,出自王世贞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35651.html
诗词类别
王世贞的诗词
- 《姑恩曲》
- 《王家驭提学春夏之际连得二丈夫子以诗贺之再责开宴》
- 《离薋园杂咏四首 其四 壶隐亭小山》
-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八 故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文宪公濂》
- 《和肖甫司马题旸德大参东园五言绝句十首 其三 苍雪坞》
- 《答吴明卿 其三》
- 《华婿水部以事质余湖上小语竟别 其一》
- 《临淮彻侯李君知六军事赋此寄贺》
- 《二月三十日清明又唐初晦节》
- 《喻兰溪邦相为四绝句贻我颇致青蝇之感且以名酒二瓿见饷其落句云万事从教醉里销次第和答 其四》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