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书

作者:张问陶      朝代:清朝
作家书原文
情话忽在喉,欲言人万里。何以达余亲,惟凭书一纸。
低头拈秃笔,絮语不启齿。喜怒呈心颜,讯述杂彼此。
如挥七弦琴,其音俱在指。声飞入蓬荜,俨若吾归矣。
开缄恍面谈,琐屑过文史。小弟听或騃,老婢闻而喜。
言之不见人,聆者先以视。遂使孤客叹,洒然盈众耳。
伊谁创此术,缩地差足拟。用以画羁愁,万金真可抵。
古人重骨肉,后人重朝市。但愿名利生,不畏别离死。
我生岂大愚,胡为亦若是。风雪满都城,惊寒常夜起。
妻孥谁在眼,独咳昏灯里。偶闻征雁鸣,急欲觅双鲤。
披裘拂长笺,指僵书愈驶。结念绕庭闱,馀情忆桑梓。
嗟予对床人,庶免呼庚癸。心长目苦眩,语乱复且俚。
邻鸡忽唱晨,刺刺犹未已。瘦僮俨蹲鸱,咍台睡正美。
作家书拼音解读
qíng huà zài hóu
yán rén wàn
qīn
wéi píng shū zhǐ
tóu niān
chǐ 齿
chéng xīn yán
xùn shù
huī xián qín
yīn zài zhǐ
shēng fēi péng
yǎn ruò guī
kāi jiān huǎng miàn tán
suǒ xiè guò wén shǐ
xiǎo tīng huò ái
lǎo wén ér
yán zhī jiàn rén
líng zhě xiān shì
suí shǐ 使 tàn
rán yíng zhòng ěr
shuí chuàng shù
suō chà
yòng huà chóu
wàn jīn zhēn
rén zhòng ròu
hòu rén zhòng cháo shì
dàn yuàn míng shēng
wèi bié
shēng
wéi ruò shì
fēng xuě mǎn dōu chéng
jīng hán cháng
shuí zài yǎn
hūn dēng
ǒu wén zhēng yàn míng
shuāng
qiú zhǎng jiān
zhǐ jiāng shū shǐ
jié niàn rào tíng wéi
qíng sāng
jiē duì chuáng rén
shù miǎn gēng guǐ
xīn zhǎng xuàn
luàn qiě
lín chàng chén
yóu wèi
shòu tóng yǎn dūn chī
tāi tái shuì zhèng mě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写的是情书的文化。诗人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使用文字来传达情感,表达思念之情。他拿起一支秃笔,在纸上叙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询问对方的近况。此时,就像弹奏七弦琴一样,他的声音飞入了远方亲人的耳中,让他们听到了彼此的声音。 尽管现在人们有现代通讯方式,但情书仍然保留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是一种能够凝聚情感的方式,让人们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些信件,也能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下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美好瞬间。因此,虽然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但情书却始终被历史所珍视。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作家书诗意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情书的文化。诗人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使用文字来传达情感,表达思念之情。他拿起一支秃笔,在纸上叙述着自己的喜怒…展开
这首诗写的是情书的文化。诗人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使用文字来传达情感,表达思念之情。他拿起一支秃笔,在纸上叙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询问对方的近况。此时,就像弹奏七弦琴一样,他的声音飞入了远方亲人的耳中,让他们听到了彼此的声音。 尽管现在人们有现代通讯方式,但情书仍然保留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是一种能够凝聚情感的方式,让人们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些信件,也能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下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美好瞬间。因此,虽然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但情书却始终被历史所珍视。折叠

作者介绍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朝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详情

作家书原文,作家书翻译,作家书赏析,作家书阅读答案,出自张问陶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609826.html

诗词类别

张问陶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