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宗留守汝霖
- 时危念人杰,济物须材雄。寻常龌龊姿,讵可收奇功。
英英宗夫子,邈与古人同。抱器实磊落,秉心郁精忠。
彯缨仕州县,山立不妄从。青松虽未高,已足凌蒿蓬。
涉世多龃龉,失官久龙钟。擢居河朔郡,烟尘正昏蒙。
今上在藩邸,持节使虏中。力争不可往,高牙建元戎。
王室遂再造,廊庙当畴庸。同朝共排媢,一麾江汉东。
见我论世故,慷慨泪沾胸。荐之守留钥,付以节制隆。
惠政附疲瘵,威声慑奸凶。金汤治城堑,楼橹欻以崇。
出师京洛间,屡挫黠虏锋。邦畿千里宁,誇说百岁翁。
抗疏请还阙,北伐归两宫。辞直志鲠亮,天子为动容。
奸谀更切齿,恨未能关弓。乃同归鄛人,感愤殒厥躬。
皇天不慭遗,吾道何其穷。骅骝竟委离,冀北群遂空。
梁摧大厦倾,谁与扶穹窿。安能百身赎,坐为四海恫。
人亡国殄瘁,天意真懵懵。中原气萧瑟,洒涕临西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忠臣的生平经历和奋斗历程。他时刻关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认为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才能够拯救国家;他十分看重人材,认为只有有杰出的才能才能够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他自认为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不愿意和那些龌龊低贱的人在一起,因为他相信自己有独特的才华和能力。他很崇拜古代的名士,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具有高度的精神素质和情操。他对自己的品行和心灵都非常清正,具有强烈的忠诚精神。他在官场上屡战屡败,但依然保持着韧性和坚定的信念。最终,他得以掌握重要的职位,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并带领军队抵御外敌侵略。他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和排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本心,为国家和人民勇敢地奋斗着。最终,他的努力和付出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他仍然在悲痛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臣节义精神的崇拜,以及对于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
- 背诵
-
哭宗留守汝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忠臣的生平经历和奋斗历程。他时刻关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认为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才能够拯救国家;他十分看重人…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忠臣的生平经历和奋斗历程。他时刻关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认为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才能够拯救国家;他十分看重人材,认为只有有杰出的才能才能够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他自认为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不愿意和那些龌龊低贱的人在一起,因为他相信自己有独特的才华和能力。他很崇拜古代的名士,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具有高度的精神素质和情操。他对自己的品行和心灵都非常清正,具有强烈的忠诚精神。他在官场上屡战屡败,但依然保持着韧性和坚定的信念。最终,他得以掌握重要的职位,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并带领军队抵御外敌侵略。他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和排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本心,为国家和人民勇敢地奋斗着。最终,他的努力和付出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他仍然在悲痛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臣节义精神的崇拜,以及对于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折叠 -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哭宗留守汝霖原文,哭宗留守汝霖翻译,哭宗留守汝霖赏析,哭宗留守汝霖阅读答案,出自李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97008.html
诗词类别
李纲的诗词
- 《叶梦授送家园梅花且以绝句十五章见示次其韵 其八》
- 《琮师送至城月驿戏成两绝句以答其意 其一》
- 《诗三往复》
- 《再用奴字韵呈几叟》
- 《绝句奉约圭禅师相过同食荔枝 其二》
- 《招陈几叟小饮》
- 《江南六咏 其六》
- 《靖康丙午冬道江南宿龟峰寺建炎庚戌秋北归再过行遽不果到长老智光见访成三绝句以遗之 其三》
- 《余来湖外家问不通者累月因和渊明停云篇以遣怀》
- 《和志宏见示亭字韵》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