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痴庵柴头陀
- 萧梁宗补阙,弃官为头陀。一篇息心铭,至今犹永歌。
不爱紫绶黄金带,不爱雕鞍白玉珂。草椽布衲,一筇一蓑。
台城一旦甑堕地,公卿麋烂偾干戈。当时独有宗无名,翛然野鹤山之阿。
今代柴痴庵,独把竹帚柄。待扫众生尘,同作大圆镜。
不肉不饥,不绵不冷。太室为衾,大块为枕。一饭不再餐,一茶不再饮。
脱袍掷笏作百姓,十年悟道保真性。昭文大学湛然翁,半夜室中传祖印。
无求于世长精神,自净其心延寿命。野狐禅子落邪蹊,唯我痴庵独也正。
向来解后逢痴庵,赠我竹为帚者三。一扫嗔,二扫贪。
惟有一病扫不得,两痴相值同酸咸。虽然我更有一帚,建立天地同不朽。
扫愁扫闹扫是非,其帚何名名曰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名为宗无名的头陀,他弃官修行,不喜爱世间的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过着简朴清净的生活。他以诗篇《息心铭》表达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并在其生命中不断证悟,最终成为了精神上的自由人。 此诗也提到了其他一些修行者,如昭文大学湛然翁和野狐禅子等。其中柴痴庵是诗人自己,在领悟佛法后,他也放弃了世俗生活,将竹帚作为修行工具,用来扫除内心的烦恼和扫尽众生的苦难。他相信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获得长寿和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中所倡导的“出世修行”和“归于本性”的观念,强调在个人的内心中寻找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依赖外界的物质和权力。同时,诗人还通过竹帚的象征意义,倡导了以平凡而务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将每一个细节都视为修行的机会。
- 背诵
-
赠痴庵柴头陀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名为宗无名的头陀,他弃官修行,不喜爱世间的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过着简朴清净的生活。他以诗篇《息心铭》表达…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名为宗无名的头陀,他弃官修行,不喜爱世间的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过着简朴清净的生活。他以诗篇《息心铭》表达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并在其生命中不断证悟,最终成为了精神上的自由人。 此诗也提到了其他一些修行者,如昭文大学湛然翁和野狐禅子等。其中柴痴庵是诗人自己,在领悟佛法后,他也放弃了世俗生活,将竹帚作为修行工具,用来扫除内心的烦恼和扫尽众生的苦难。他相信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获得长寿和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中所倡导的“出世修行”和“归于本性”的观念,强调在个人的内心中寻找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依赖外界的物质和权力。同时,诗人还通过竹帚的象征意义,倡导了以平凡而务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将每一个细节都视为修行的机会。折叠 -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赠痴庵柴头陀原文,赠痴庵柴头陀翻译,赠痴庵柴头陀赏析,赠痴庵柴头陀阅读答案,出自方回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48402.html
诗词类别
方回的诗词
- 《中秋前夕三首》
- 《学诗吟十首》
- 《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 其五》
- 《红云亭即事五首 其三》
- 《元日小雨》
- 《何仁甫作室日生男》
- 《閒书二首 其一》
- 《赠痴庵柴头陀》
- 《用韵送唐师善归九仙二首》
- 《漫兴九首 其八》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