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峤      朝代:唐朝
乌原文
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
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
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
灵台如可托,千里向长安。
乌拼音解读
cháo fēi
shuāng tái yǐng hán
lián piān yuè shù
tiáo rào fēng gān 竿
bái shǒu nián gǎi
qīng qín dàn
líng tái tuō
qiān xiàng zhǎng 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旅者在急速前进的路途中所经历的景象和情感。 第一句“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表达了行旅者匆忙赶路的心情以及天气的寒冷。第二句“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描绘了路途上的风景,行旅者穿过月色下的树林,围绕着高高挂起的风铃。 第三句“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表现了行旅者内心深处对于自己逐渐老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夜晚寂静的时刻品味音乐的美妙。 最后两句“灵台如可托,千里向长安”则是表达了行旅者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远方的事业或者憧憬之地,希望在长途跋涉中到达更加美好的彼岸。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旅者在急速前进的路途中所经历的景象和情感。 第一句“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表达了行旅者匆忙赶路的心…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旅者在急速前进的路途中所经历的景象和情感。 第一句“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表达了行旅者匆忙赶路的心情以及天气的寒冷。第二句“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描绘了路途上的风景,行旅者穿过月色下的树林,围绕着高高挂起的风铃。 第三句“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表现了行旅者内心深处对于自己逐渐老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夜晚寂静的时刻品味音乐的美妙。 最后两句“灵台如可托,千里向长安”则是表达了行旅者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远方的事业或者憧憬之地,希望在长途跋涉中到达更加美好的彼岸。折叠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朝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详情

乌原文,乌翻译,乌赏析,乌阅读答案,出自李峤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1414.html

诗词类别

李峤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