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
- 想为官枉了贪图,正直清廉,自有亨衢。
暗室亏心,纵想致富,天意何如?白图甚身心受苦,急回头暮景桑榆。
婢妾妻孥,玉帛珍珠,都是过眼的风光,总是空虚。
功名事一笔都勾,千里归来,两鬓惊秋。
我自无能,谁言有道,勇退中流。
柴门外春风五柳,竹篱边野水孤舟。
绿蚁新篘,瓦钵磁瓯,直共青山,醉倒方休。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
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
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过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中秋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凿池殷勤凿破苍苔,把湖泺风烟,中半分开。
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
看镜里红妆弄色,引沙头白鸟飞来。
老子方才,陶写吟怀,忽见波光,摇动亭台。
咏胡琴八音中最妙惟弦,塞上新声,字字清圆。
锦树啼莺,朝阳鸣凤,空谷流泉。
引玉杖轻笼慢捻,赛歌喉倾倒宾筵。
常记当年,香案之前,一曲春生,四海名传。
通州巡舟呼童解缆开船,见绿树青天,两岸回旋。
欹枕篷窗,觉风波只在头边。
桂棹举摇开翠烟,竹弹斜界破平川。
老子狂颠,高咏诗篇,行过沙头,惊的些白鸟翩翩。
白莲隐括〔木兰花慢〕幽花带露池塘,恨太华峰高,身世相妨。
脉脉盈盈,何须解语,已断柔肠。
羡公子风标异常,尽一生何限清香。
华发沧浪,夜月壶觞,明日新声,付与秋娘。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位志向远大的士子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如果为官贪图功名,就只能得到短暂的虚荣,而失去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相比之下,正直清廉能让人获得亨通的道路。他也意识到纵欲妄想致富只会带来身心的痛苦。然而,权势、财富、家庭背景等表面的光鲜都是过眼云烟,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满足与平静。因此,他坚定地退隐江湖,回归生活的本真。最后,他用诗歌描写了自己在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美好与愉悦,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 背诵
-
【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注释
【暗室亏心】在幽暗无人之处做亏心事。比喻不坦荡光明。元·张养浩《折桂令·想为官枉了贪图曲》:“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明·无名氏《寻亲记·第十五出》:“我想来今生不报,来世偿还,正所谓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亦作“暗室私心”。【木兰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典【朝阳鸣凤】出众、正直敢谏之人。语出《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十:“庚子八月,君果以身殉国耻。噫嘻!可不谓朝阳鸣凤耶!”亦省作“朝阳凤”。唐元稹《春蝉》诗:“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百尺竿头】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跟掛骇旁人。’”2.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宋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三:“王文穆(王钦若)罢将帅,朝士皆有诗,陈从易诗最佳,云:‘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箇乾休。”3.喻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夏衍《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百尺竿头,日新月异。”4.佛教语。比喻道行达到极高的境界。《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按,《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尺”作“丈”。典【暮景桑榆】日暮时,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见《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桑榆之阴不居”唐李善注。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嶸气象。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明徐霖《绣襦记·驰驿认丞》:“七十为官,七十为官,暮景桑榆汗颜。”【千叶莲】传说中的一种多瓣莲花。《楞严经》卷一:“於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华山记》:“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也。”俞锷《岛南杂诗》:“閒依赤水三珠树,却梦灵光千叶莲。”典…展开【暗室亏心】在幽暗无人之处做亏心事。比喻不坦荡光明。元·张养浩《折桂令·想为官枉了贪图曲》:“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明·无名氏《寻亲记·第十五出》:“我想来今生不报,来世偿还,正所谓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亦作“暗室私心”。【木兰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典【朝阳鸣凤】出众、正直敢谏之人。语出《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十:“庚子八月,君果以身殉国耻。噫嘻!可不谓朝阳鸣凤耶!”亦省作“朝阳凤”。唐元稹《春蝉》诗:“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百尺竿头】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褭褭身,足腾跟掛骇旁人。’”2.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宋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三:“王文穆(王钦若)罢将帅,朝士皆有诗,陈从易诗最佳,云:‘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箇乾休。”3.喻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夏衍《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百尺竿头,日新月异。”4.佛教语。比喻道行达到极高的境界。《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按,《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尺”作“丈”。典【暮景桑榆】日暮时,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见《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桑榆之阴不居”唐李善注。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嶸气象。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明徐霖《绣襦记·驰驿认丞》:“七十为官,七十为官,暮景桑榆汗颜。”【千叶莲】传说中的一种多瓣莲花。《楞严经》卷一:“於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华山记》:“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也。”俞锷《岛南杂诗》:“閒依赤水三珠树,却梦灵光千叶莲。”典折叠【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诗意赏析
-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朝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原文,【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翻译,【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赏析,【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阅读答案,出自张养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79943.html
诗词类别
张养浩的诗词
-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 《雁儿落兼得胜令》
- 《赠李秘监》
-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 其一》
- 《【双调】新水令_辞官急流中》
- 《【双调】落梅引》
- 《山中拜除自和二首 其二》
- 《【双调】庆宣和》
- 《山坡羊·骊山怀古》
- 《【双调】庆东原_海来阔风波》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