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落梅引
- 门外山无数,亭中春有余,但沉吟早成诗句。
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驾白云半空飞去。
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
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
山隔红尘断,云随白鸟飞,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
休夸子房并范蠡,肯回头古人也容易。
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喜村深地偏人静。
带烟霞半山斜照影,都变做满川诗兴。
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爱园林翠红相间。
对诗人怎不教天破悭,四周围水云无限。
入室琴书伴,出门山水围,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
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与安期羡门何异?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老者在山亭中欣赏自然风景、沉思创作诗歌的情景。他听到了野鹤和山猿的声音,看到了美丽的山水和白鸟飞翔的场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他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回顾了历史上的先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敬仰和追思。最后,他与自己喜欢的琴书为伴,在自然环境中过着惬意的生活,与安期羡门(一个著名的隐居者)类似。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
- 背诵
-
【双调】落梅引注释
【不能够】彀”。【乐陶陶】形容很快乐的样子。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乐陶陶三杯元亮酒,黑娄娄一枕陈摶困。”元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曲:“他恋着篷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棹歌声里乐陶陶。”陈毅《过临洮》诗:“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辋川图】1.唐诗人王维绘的名画。绘辋川别业二十胜景于其上,故名。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维﹞画《輞川图》,山谷鬱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尝自题诗云:‘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其自负也如此。秦太虚云:‘余卧病,高符仲擕《輞川图》示予曰:閲此可以癒病。予甚喜,恍然若与摩詰入輞川,数日而疾癒。’”宋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词:“《輞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清赵翼《题王摩诘辋川雪溪小幅》诗:“我闻《輞川图》径丈,幽景二十俱臚陈。”2.借指风景幽胜之处。宋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輞川图》。”高增《君介有武林之游诗以送之》:“分明一幅《輞川图》,便倩王维画得无。”【九皋禽】李远《失鹤》诗:“秋风吹却九皋禽,一片閒云万里心。”参见“九皐”。…展开【不能够】彀”。【乐陶陶】形容很快乐的样子。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乐陶陶三杯元亮酒,黑娄娄一枕陈摶困。”元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曲:“他恋着篷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棹歌声里乐陶陶。”陈毅《过临洮》诗:“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辋川图】1.唐诗人王维绘的名画。绘辋川别业二十胜景于其上,故名。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维﹞画《輞川图》,山谷鬱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尝自题诗云:‘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其自负也如此。秦太虚云:‘余卧病,高符仲擕《輞川图》示予曰:閲此可以癒病。予甚喜,恍然若与摩詰入輞川,数日而疾癒。’”宋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词:“《輞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清赵翼《题王摩诘辋川雪溪小幅》诗:“我闻《輞川图》径丈,幽景二十俱臚陈。”2.借指风景幽胜之处。宋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輞川图》。”高增《君介有武林之游诗以送之》:“分明一幅《輞川图》,便倩王维画得无。”【九皋禽】李远《失鹤》诗:“秋风吹却九皋禽,一片閒云万里心。”参见“九皐”。折叠【双调】落梅引诗意赏析
-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朝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双调】落梅引原文,【双调】落梅引翻译,【双调】落梅引赏析,【双调】落梅引阅读答案,出自张养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79913.html
诗词类别
张养浩的诗词
- 《田居自和二首 其一》
-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 其二》
- 《上都道中》
-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和鲁子翚学士见寄诗韵二首 其二》
- 《【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
-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 《【双调】得胜令》
- 《【双调】折桂令_想为官枉了》
-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三》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