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清水营城

作者:齐之鸾      朝代:明代
九日登清水营城原文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塞先为报江乡。
九日登清水营城拼音解读
shuò fāng sān zhòng yáng jiē
gàn jīng suì suì máng
bìn gān chén bái
huā yóu sòng sāi yuán huáng
zhōng chéng shū yǒu huí tiān
tài zǎi gōng jiān fāng
yún wài hǎo nán yàn
sāi xiān wéi bào jiāng xi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朔(shuò)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jīng)岁岁忙。
朔方三度重阳节:在宁夏过了三次重阳节。河曲:黄河。干旌: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sù)地方。
太宰:官名。明朝为吏部尚书的别称。蹜:形容小步快走。《万历朔方新志》作“缩”。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系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时,身处边疆朔方和河曲一带的生活场景和自身的感慨。朔方地区每年重阳节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而作为地方官员的作者则忙碌于工作之中。他已经年迈,头发已经白了,但仍然坚守在边疆,为国家尽职尽责。菊花黄色象征秋天,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但即便如此,菊花仍然美丽,也许是为了送别那些驻守边疆的人们。 诗中还提到了两位官员:中丞和太宰。中丞表示有回天之力,意味着他能够处理好政务,解决问题;太宰既有政治才能还能赢得民心。诗末提到了南飞的雁,这是古时候告知新闻和消息的信使,系塞先为报江乡则暗示着边疆官员要及时向朝廷传递边境情报。整首诗充满了对边疆土地和人民的关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官员们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和担当。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九日登清水营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时,身处边疆朔方和河曲一带的生活场景和自身的感慨。朔方地区每年重阳节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而作为地…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时,身处边疆朔方和河曲一带的生活场景和自身的感慨。朔方地区每年重阳节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而作为地方官员的作者则忙碌于工作之中。他已经年迈,头发已经白了,但仍然坚守在边疆,为国家尽职尽责。菊花黄色象征秋天,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但即便如此,菊花仍然美丽,也许是为了送别那些驻守边疆的人们。 诗中还提到了两位官员:中丞和太宰。中丞表示有回天之力,意味着他能够处理好政务,解决问题;太宰既有政治才能还能赢得民心。诗末提到了南飞的雁,这是古时候告知新闻和消息的信使,系塞先为报江乡则暗示着边疆官员要及时向朝廷传递边境情报。整首诗充满了对边疆土地和人民的关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官员们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和担当。折叠

作者介绍

齐之鸾 齐之鸾   齐之鸾,男,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县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朝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更姓为齐。老宰相张英的祖母(张廷玉曾祖母)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明正德六年(1511年)29岁时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依据《蓉川公…详情

九日登清水营城原文,九日登清水营城翻译,九日登清水营城赏析,九日登清水营城阅读答案,出自齐之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1578.html

诗词类别

齐之鸾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