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作者:贯休      朝代:唐朝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原文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明一相寻。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拼音解读
huái hǎi bīng huāng
fèn fēi zhí zhì jīn
zhī dān zhū chū
què míng shēn
biān xiān cǎo
sēng yīng gòng lín
qiū fēng shàng
yīng míng xiàng xún
sān qiān gōng wèi le
dào běn chéng
hǎo gòng chán shī hǎo
cháng jiāng yào quǎn háng
shí mén hóng xiǎn bāo
zhè bái yún shēng
rèn míng shì
míng shì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僧人的修行历程。他深入战乱的淮海地区,离开故土、离散逐渐远去,最终在四明深处落脚下来。他的衣着粗糙,但仍然编制着仙草以示虔诚。他与其他僧人一起在林中修行,秋天的风声伴随着他们的徒步旅程,仿佛在指引他们通向大道的方向。 然而,他仍未完全走到底,仍有三千功夫要做。他相信,成为禅师是他生命的使命,因此他常常带着自己的狗一起前行,寻找可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机会。 在他行走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美景,其中就包括红藓覆盖的石门和白云漂浮的柘坞。这些美景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也让他意识到无名之境的奥妙,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名利都是过眼云烟,最后只留下了内心的宁静和对大道的向往。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僧人的修行历程。他深入战乱的淮海地区,离开故土、离散逐渐远去,最终在四明深处落脚下来。他的衣着粗糙,但仍…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僧人的修行历程。他深入战乱的淮海地区,离开故土、离散逐渐远去,最终在四明深处落脚下来。他的衣着粗糙,但仍然编制着仙草以示虔诚。他与其他僧人一起在林中修行,秋天的风声伴随着他们的徒步旅程,仿佛在指引他们通向大道的方向。 然而,他仍未完全走到底,仍有三千功夫要做。他相信,成为禅师是他生命的使命,因此他常常带着自己的狗一起前行,寻找可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机会。 在他行走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美景,其中就包括红藓覆盖的石门和白云漂浮的柘坞。这些美景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也让他意识到无名之境的奥妙,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名利都是过眼云烟,最后只留下了内心的宁静和对大道的向往。折叠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为「四十州」,然后方肯接见。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遂拂袖而去。天复中(901-904)入蜀,谒…详情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原文,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翻译,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赏析,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阅读答案,出自贯休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4036.html

诗词类别

贯休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