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诗意赏析
-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明一相寻。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僧人的修行历程。他深入战乱的淮海地区,离开故土、离散逐渐远去,最终在四明深处落脚下来。他的衣着粗糙,但仍然编制着仙草以示虔诚。他与其他僧人一起在林中修行,秋天的风声伴随着他们的徒步旅程,仿佛在指引他们通向大道的方向。 然而,他仍未完全走到底,仍有三千功夫要做。他相信,成为禅师是他生命的使命,因此他常常带着自己的狗一起前行,寻找可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机会。 在他行走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美景,其中就包括红藓覆盖的石门和白云漂浮的柘坞。这些美景让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也让他意识到无名之境的奥妙,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名利都是过眼云烟,最后只留下了内心的宁静和对大道的向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8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