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辞
- 招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诞今铸柱庇黔黎,
指画风雷开五溪。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溪人畏威思纳质,
弃污归明求立誓。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铸造柱子来纪念英烈的故事。作者通过描述“招灵铸柱”的场景,展现出对历史英雄的尊敬和追思。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手执干戈去征讨百越的英雄,并且他的功绩被铭刻在了柱子上。此后,柱子成为了黔黎人民的守护神。 接下来,诗歌将焦点转移到了“五溪”这个地方。五溪被视为是险要之地,不利于攻防。然而,虽然五溪险要,但是我军并不惧怕。我们的士兵轻装简从,像春天融化的冰一样轻盈自如,顺利地登顶了五溪。 最后,诗歌引出了一个感人的场景。五溪的居民看到了我们军队的勇猛和威力,纷纷向我们投降,并且保证以后会归顺大汉朝廷。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山川为见证,发誓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整首诗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发展的热爱。
- 背诵
-
铜柱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铸造柱子来纪念英烈的故事。作者通过描述“招灵铸柱”的场景,展现出对历史英雄的尊敬和追思。在这个故事中,有…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铸造柱子来纪念英烈的故事。作者通过描述“招灵铸柱”的场景,展现出对历史英雄的尊敬和追思。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手执干戈去征讨百越的英雄,并且他的功绩被铭刻在了柱子上。此后,柱子成为了黔黎人民的守护神。 接下来,诗歌将焦点转移到了“五溪”这个地方。五溪被视为是险要之地,不利于攻防。然而,虽然五溪险要,但是我军并不惧怕。我们的士兵轻装简从,像春天融化的冰一样轻盈自如,顺利地登顶了五溪。 最后,诗歌引出了一个感人的场景。五溪的居民看到了我们军队的勇猛和威力,纷纷向我们投降,并且保证以后会归顺大汉朝廷。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山川为见证,发誓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整首诗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发展的热爱。折叠 -
李宏皋
李宏皋,正确的名字应该是李弘臬(见《复溪州铜柱记》铭文)( ? - 951),五代十国时南楚国官员、学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国。李弘臬系长沙人。南楚王马殷当国时,为营道令,迁都统掌书记。后为南楚文昭王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铜柱辞原文,铜柱辞翻译,铜柱辞赏析,铜柱辞阅读答案,出自李宏皋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1951.html
诗词类别
李宏皋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