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 星使出关东,兵符赐上公。山河归旧国,管籥换离宫。
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爱棠馀故吏,骑竹见新童。
汉垒三秋静,胡沙万里空。其如天下望,旦夕咏清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一位星使(御史中丞)离开京城前往关东,接着收到了皇帝颁赐的兵符,表示他将会在战争中担任要职。在回国的途中,他看到了曾经熟悉的山河景色,然后进入了新的宫殿并接管了那里的管辖权。 旅途中,他看到了壮观的军队阵容和士兵的雄壮战斗气氛。他还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和新面孔,有些人已经成为了高官,而其他人则是刚刚投身于政治生涯。最后,在汉长城边,他感受到了静谧与荒芜的反差,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作为一位忠诚的仕宦之人,他将不断咏唱这股清风,期待着天下的和平与安宁。
- 背诵
-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一位星使(御史中丞)离开京城前往关东,接着收到了皇帝颁赐的兵符,表示他将会在战争中担任要职。在回国的途中,他…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一位星使(御史中丞)离开京城前往关东,接着收到了皇帝颁赐的兵符,表示他将会在战争中担任要职。在回国的途中,他看到了曾经熟悉的山河景色,然后进入了新的宫殿并接管了那里的管辖权。 旅途中,他看到了壮观的军队阵容和士兵的雄壮战斗气氛。他还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和新面孔,有些人已经成为了高官,而其他人则是刚刚投身于政治生涯。最后,在汉长城边,他感受到了静谧与荒芜的反差,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作为一位忠诚的仕宦之人,他将不断咏唱这股清风,期待着天下的和平与安宁。折叠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原文,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翻译,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赏析,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阅读答案,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24344.html
诗词类别
刘禹锡的诗词
- 《百舌吟》
-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
- 《杨枝词二首》
-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 《城东闲游》
- 《玄都观桃花》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桃花》
- 《秋夜安国观闻笙》
-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 《杨柳枝(炀帝行宫汴水滨)》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