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过信公所居

作者:包佶      朝代:唐朝
双山过信公所居原文
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双山过信公所居拼音解读
yáo qián cháo
wēi wén hòu zhōng
rén jiān
yún shuāng fēng
fēng tái jìng
duō nián shí sōng
chuán xīn chuán
shuí gāo z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对佛教的景仰和思考。他远远地向前朝的佛塔行礼,听到了后夜的钟声。他提到了佛教的第四祖,可能是指禅宗创始人达摩大师。他想到了云海中的两座山峰,可能是在暗示心灵与宇宙的联系。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个苍翠葱茏的小径被积雨封闭,上面长满了青苔和岩石松树。这里象征着修行的艰辛和困难。最后,诗人提到了“传心不传法”,意思是说只有传授心传承精神,法无形可传,要继承前辈高人的道路并不容易。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双山过信公所居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对佛教的景仰和思考。他远远地向前朝的佛塔行礼,听到了后夜的钟声。他提到了佛教的第四祖,可能是指禅宗创始…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对佛教的景仰和思考。他远远地向前朝的佛塔行礼,听到了后夜的钟声。他提到了佛教的第四祖,可能是指禅宗创始人达摩大师。他想到了云海中的两座山峰,可能是在暗示心灵与宇宙的联系。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个苍翠葱茏的小径被积雨封闭,上面长满了青苔和岩石松树。这里象征着修行的艰辛和困难。最后,诗人提到了“传心不传法”,意思是说只有传授心传承精神,法无形可传,要继承前辈高人的道路并不容易。折叠

作者介绍

包佶 包佶 包佶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包佶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包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详情

双山过信公所居原文,双山过信公所居翻译,双山过信公所居赏析,双山过信公所居阅读答案,出自包佶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16835.html

诗词类别

包佶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