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寺秀上人新诗时有开元以前调又能作本色语出行卷谒余求订且将北游赋此送之诗意赏析
-
六朝富僧藻,末宋始逃禅。及尔操觚日,逢余瘗砚年。
这首诗是描写佛教中的禅宗传承和禅修境界的演进历程。 首先,诗人提到了六朝时期的富有僧侣,表明了佛教在当时的繁荣和流行程度。但到了末宋时期,开启了逃禅之风,意味着禅宗开始走向更加纯粹、本质的修行。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曹溪寺的一偈,暗示这个地方在禅宗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衣钵传承是佛教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不同禅宗之间的区别之一。而“琢叶妨元气,拈花合自然”则是禅宗中常见的语言,表示对于自然的领悟和感知。 最后,诗人提出了“思超灵鹫表,格逸景龙前”,这里的“超灵鹫表”和“逸景龙前”都是禅修中通往更高层次的境界。最后一句话“莫以文通拙,徒成怨别篇”则提醒禅修者不要过于沉迷于文字和言语,而是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实践和领悟上。
曹溪一偈后,衣钵几人传。琢叶妨元气,拈花合自然。
思超灵鹫表,格逸景龙前。莫以文通拙,徒成怨别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essay/27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