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即湘水之尾

出自清朝魏源的《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
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
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
见《宝庆府志》。
《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
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拼音解读
chǔ shuǐ dòng tíng zhě sān yuē zhēng xiāng
yuē xiāng
yuē yuán xiāng
yǒu sān xiāng zhī míng
dòng tíng xiāng shuǐ zhī wěi
jūn shān yuē xiāng shān
xiāng míng xiāo xiāng
jīn jiāng yuán gāng shàng yóu zhī shuǐ
rén shàng yuē xiāo
yuē xiāo
jiàn bǎo qìng zhì
shuǐ jīng zhù yán xiāo shuǐ
ér liǔ zōng yuán bié zhǐ yǒng zhōu shuǐ wéi xiāo
suí zhēng xiāng wéi xiāo xiāng
ér sān xiāng jǐn cún èr
shēng zhǎng sān xiāng
huí yún shuǐ
yuán wéi zhào sān zhāng
zhèng shī
qiě shān xiāng guó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讲的是楚国的三条江河:蒸湘、资湘、和沅湘。因为它们都流经洞庭湖,所以有“三湘”之称。洞庭湖在湘水的尾部,所以君山也被称为湘山。其中,资湘又被称为潇湘,它的发源地是武冈上游的夫夷水。这个地方土人称之为“潇溪”,而它所处的地方也被称为萧地。不同的书中对于潇湘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只有蒸湘和沅湘是一致的。作者生长在三湘的地方,游历过云雨飘忽的江河,写了三章歌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湖山的热爱。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三湘棹歌(三首选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楚国的三条江河:蒸湘、资湘、和沅湘。因为它们都流经洞庭湖,所以有“三湘”之称。洞庭湖在湘水的尾部,所以君山也…展开
这首诗讲的是楚国的三条江河:蒸湘、资湘、和沅湘。因为它们都流经洞庭湖,所以有“三湘”之称。洞庭湖在湘水的尾部,所以君山也被称为湘山。其中,资湘又被称为潇湘,它的发源地是武冈上游的夫夷水。这个地方土人称之为“潇溪”,而它所处的地方也被称为萧地。不同的书中对于潇湘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只有蒸湘和沅湘是一致的。作者生长在三湘的地方,游历过云雨飘忽的江河,写了三章歌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湖山的热爱。折叠

作者介绍

魏源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朝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8085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