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陌上蚕生
出自宋朝辛弃疾的《破阵子·宿麦畦中雉鷕》- 宿麦畦中雉鷕,柔桑陌上蚕生。
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
隔墙人笑声。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
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
小塘风浪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田间地头的生活场景,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创作和人生道路的思考。 “宿麦畦中雉鷕”,描绘了在麦田里看到雉和野鸭的情景;“柔桑陌上蚕生”,则是指在路旁的桑树上可以看到正在吐丝的蚕。这一段描写,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表达了需要在夜晚小心谨慎,并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以便创作灵感的突发。 “隔墙人笑声”,表示周围人可能并不理解他的追求和创作,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表达了作者更加重视文学艺术和人生的意义,而不是只关注权利和财富。 “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小塘风浪平”,则是指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美好的事物和景象,即使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也要珍惜当下平凡而美好的时光。
- 背诵
-
破阵子·宿麦畦中雉鷕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田间地头的生活场景,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创作和人生道路的思考。 “宿麦畦…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田间地头的生活场景,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创作和人生道路的思考。 “宿麦畦中雉鷕”,描绘了在麦田里看到雉和野鸭的情景;“柔桑陌上蚕生”,则是指在路旁的桑树上可以看到正在吐丝的蚕。这一段描写,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表达了需要在夜晚小心谨慎,并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以便创作灵感的突发。 “隔墙人笑声”,表示周围人可能并不理解他的追求和创作,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表达了作者更加重视文学艺术和人生的意义,而不是只关注权利和财富。 “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小塘风浪平”,则是指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美好的事物和景象,即使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也要珍惜当下平凡而美好的时光。折叠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69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