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烟袅
出自宋朝晁补之的《归田乐(同前)》- 春又去,似别佳人幽恨积。
闲庭院,翠阴满,添昼寂。
一炉梅最好,至今忆。
正梦断,炉烟袅,参差疏帘隔。
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离别和怀旧之情。第一句“春又去”,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悄然离开,留下了深深的思念和遗憾。第二句描述了一个安静的庭院,绿荫环绕,寂静无声。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美好回忆,仍然难以忘记。 接下来两句“正梦断,炉烟袅,参差疏帘隔”,描绘了作者正在烤火取暖,看到外面的景象模糊不清,似乎是在做梦。最后两句“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失落和疑惑,询问花儿是否能够给出答案。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 背诵
-
归田乐(同前)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离别和怀旧之情。第一句“春又去”,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悄然离开,留下了深深的思念…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离别和怀旧之情。第一句“春又去”,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悄然离开,留下了深深的思念和遗憾。第二句描述了一个安静的庭院,绿荫环绕,寂静无声。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美好回忆,仍然难以忘记。 接下来两句“正梦断,炉烟袅,参差疏帘隔”,描绘了作者正在烤火取暖,看到外面的景象模糊不清,似乎是在做梦。最后两句“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失落和疑惑,询问花儿是否能够给出答案。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折叠 -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词人。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少即能文,为苏轼所赞赏。神宗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任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佑初,任太学正,后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绍圣间,被新党排挤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即位(1101),召回为吏部员外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64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