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佳节
出自宋朝贺铸的《怨三三·玉津春水如蓝》- 玉津春水如蓝。
宫柳毵毵。
桥上东风侧帽檐。
记佳节、约是重三。
飞楼十二珠帘。
恨不贮、当年彩蟾。
对构雨廉纤。
愁随芳草,绿遍江南。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南水乡的景色和情感。其中,“玉津春水如蓝”形容江水清澈碧蓝,美不胜收;“宫柳毵毵”形容柳树垂柳姿态优美;“桥上东风侧帽檐”则是在描绘行人被春风吹拂的情景。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记佳节、约是重三”指的是重阳节,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而“飞楼十二珠帘”则描绘了装饰精美的楼阁,以及华美的珠帘。 “恨不贮、当年彩蟾”中,“彩蟾”是指女子的美称,表达了作者怀念过去美好时光的心情。接着,“对构雨廉纤”则是描绘雨丝细密,如同缕缕轻纱。最后一句“愁随芳草,绿遍江南”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江南风光的喜爱。
- 背诵
-
怨三三·玉津春水如蓝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南水乡的景色和情感。其中,“玉津春水如蓝”形容江水清澈碧蓝,美不胜收;“宫柳毵毵”形容柳树垂柳姿态优美…展开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南水乡的景色和情感。其中,“玉津春水如蓝”形容江水清澈碧蓝,美不胜收;“宫柳毵毵”形容柳树垂柳姿态优美;“桥上东风侧帽檐”则是在描绘行人被春风吹拂的情景。 接下来的几句话中,“记佳节、约是重三”指的是重阳节,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而“飞楼十二珠帘”则描绘了装饰精美的楼阁,以及华美的珠帘。 “恨不贮、当年彩蟾”中,“彩蟾”是指女子的美称,表达了作者怀念过去美好时光的心情。接着,“对构雨廉纤”则是描绘雨丝细密,如同缕缕轻纱。最后一句“愁随芳草,绿遍江南”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江南风光的喜爱。折叠 -
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63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