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著意催春事
出自宋朝秦观的《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 昨日清明,今朝上巳。
莺花著意催春事。
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
沂水行歌,兰亭修禊。
韶光曾见风流士。
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第一句表达了时间上的跨越,从清明节到上巳节,人们欢度春光。第二句“莺花著意催春事”,说明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开始复苏,莺鸟也在催促春天的到来。第三句“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形象地描绘了春风送暖、无所不在的景象。 接下来的一段描述了历史上兰亭之会,以及今时今日的情形。其中,“沂水行歌”指的是《兰亭集序》中的“沂水”和“兰亭”。 “韶光曾见风流士”,指的是当年气象非凡的文化盛宴。“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则是对当今时代的感慨,虽然仍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但已然不如当初的繁华景象。整首诗抒发了对春天和历史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 背诵
-
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第一句表达了时间上的跨越,从清明节到上巳节,人们欢度春光。第二句“莺花著意催春事”,说明春天已经…展开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第一句表达了时间上的跨越,从清明节到上巳节,人们欢度春光。第二句“莺花著意催春事”,说明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开始复苏,莺鸟也在催促春天的到来。第三句“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形象地描绘了春风送暖、无所不在的景象。 接下来的一段描述了历史上兰亭之会,以及今时今日的情形。其中,“沂水行歌”指的是《兰亭集序》中的“沂水”和“兰亭”。 “韶光曾见风流士”,指的是当年气象非凡的文化盛宴。“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则是对当今时代的感慨,虽然仍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但已然不如当初的繁华景象。整首诗抒发了对春天和历史的热爱与怀念之情。折叠 -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师,观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63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