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还依旧山住

出自唐朝皎然的《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
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李令从
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李令从
倦客经秋夜共归,情多语尽明相顾。——皎然
遥城候骑来仍少,傍岭哀猿发无数。——皎然
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李令从
虫声切切草间悲,萤影纷纷月前度。——李令从
撩乱云峰好赋诗,婵娟水月堪为喻。——皎然
与君出处本不同,从此还依旧山住。——皎然
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拼音解读
huà yōu yōu táng
zhēn sēng xiàng suí
lìng cóng hán huā zhī míng
shuāng fēng shì shù
lìng cóng juàn jīng qiū gòng guī
qíng duō jìn míng xiàng
jiǎo rán yáo chéng hòu lái réng shǎo
bàng lǐng āi yuán shù
jiǎo rán xīn xián qīng jìng chán
xìng zòng héng wèn zhāng
lìng cóng chóng shēng qiē qiē cǎo jiān bēi
yíng yǐng fēn fēn yuè qián
lìng cóng liáo luàn yún fēng hǎo shī
chán juān shuǐ yuè kān wéi
jiǎo rán jūn chū chù běn tóng
cóng hái jiù shān zhù
jiǎo r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李令从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和一位真僧在荻芦丛生的湖畔上共同乘船漫游的情景。 - 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李令从 这句诗主要描写了一个秋季的景色,寒花、菊花长得非常像,而霜叶则与枫树的叶子相似,但具体是哪种树木和花朵并未明确。 - 倦客经秋夜共归,情多语尽明相顾。——皎然 这句诗表达了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在秋夜中回到家中,彼此倾诉离别时的感受,互相理解共鸣。 - 遥城候骑来仍少,傍岭哀猿发无数。——皎然 这句诗描述了遥远的城镇里,期待的骑手还未到达,而周围的山间却传出了许多猿猴的悲哀声。 - 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李令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心情宁静,自由和悠闲,能够尽情地探究书中的文字和意义。 - 虫声切切草间悲,萤影纷纷月前度。——李令从 这句诗通过描绘草丛间虫鸣悲鸣和萤火虫的飞舞来表现秋夜的寂静和神秘气息。 - 撩乱云峰好赋诗,婵娟水月堪为喻。——皎然 这句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在山间感受到了云雾缭绕、群山起伏和清澈澄碧的水流,在此基础上写下了优美的诗歌。 - 与君出处本不同,从此还依旧山住。——皎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们相遇于一处,彼此离别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诗人选择留在山中,继续过他喜欢的生活方式。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诗意赏析

- 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李令从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和一位真僧在荻芦丛生的湖畔上共同乘船漫游的情景。 -…展开
- 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李令从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和一位真僧在荻芦丛生的湖畔上共同乘船漫游的情景。 - 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李令从 这句诗主要描写了一个秋季的景色,寒花、菊花长得非常像,而霜叶则与枫树的叶子相似,但具体是哪种树木和花朵并未明确。 - 倦客经秋夜共归,情多语尽明相顾。——皎然 这句诗表达了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在秋夜中回到家中,彼此倾诉离别时的感受,互相理解共鸣。 - 遥城候骑来仍少,傍岭哀猿发无数。——皎然 这句诗描述了遥远的城镇里,期待的骑手还未到达,而周围的山间却传出了许多猿猴的悲哀声。 - 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李令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心情宁静,自由和悠闲,能够尽情地探究书中的文字和意义。 - 虫声切切草间悲,萤影纷纷月前度。——李令从 这句诗通过描绘草丛间虫鸣悲鸣和萤火虫的飞舞来表现秋夜的寂静和神秘气息。 - 撩乱云峰好赋诗,婵娟水月堪为喻。——皎然 这句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在山间感受到了云雾缭绕、群山起伏和清澈澄碧的水流,在此基础上写下了优美的诗歌。 - 与君出处本不同,从此还依旧山住。——皎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们相遇于一处,彼此离别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诗人选择留在山中,继续过他喜欢的生活方式。折叠

作者介绍

皎然 皎然 皎然,唐朝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6466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