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问其安否
出自宋朝苏轼的《石菖蒲赞》-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草木在生长时需要土壤的滋养,然而也有一些石上的植物,虽然不需要土壤,但是必须保留自己原本生长的位置,否则也会枯死。其中石菖蒲和石取等植物则可以用清水浸泡来代替土壤,长期以来仍能维持生命。这种轻身延年的特性显然非常难得,甚至超越了昌阳地区的其他植物。诗人在游慈湖山中,看到了这些石上的植物,非常喜欢它们,并将其种在石盆里,在舟中养护。他还把这些植物送给了道士胡洞微,并打算过段时间再去看看它们是否健康。
- 背诵
-
石菖蒲赞诗意赏析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8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