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谓寝无知

出自近现代释敬安的《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 其五
孰谓识性同,同寝各异见。妄境故无恒,真如了不变。
梦觉俱强名,好恶谁与辨。哂彼执著人,尚为浮物恋。
觉谓寝无知,寐中非无见。意状盈明前,好思迭万变。
既悟眇已往,惜为淳物恋。孰视娑婆尽,宁当非赤县。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 其五拼音解读
shú wèi shí xìng tóng
tóng qǐn jiàn
wàng jìng héng
zhēn le biàn
mèng jiào qiáng míng
hǎo è shuí biàn
shěn zhí zhe rén
shàng wéi liàn
jiào wèi qǐn zhī
mèi zhōng fēi jiàn
zhuàng yíng míng qián
hǎo dié wàn biàn
miǎo wǎng
wéi chún liàn
shú shì suō jìn
níng dāng fēi chì xi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梦境和现实的认识与观察的不同,以及对于执著与追求真理的思考。 第一句话中,“孰谓识性同”指的是人们常常认为彼此的智力、认知水平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不尽相同。梦境是如此虚妄无常,而真实世界则有着本质不变的真相。 第二句话中,“好恶谁与辨”表示人们很难分辨梦境与现实的好坏,值得嘲笑那些执着于虚幻的人们。 第三句话中,“觉谓寝无知”则反映了人们在清醒状态下会认为自己在睡眠时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或判断,但实际上梦中也有着清晰的记忆和思维。 第四句话中,“既悟眇已往”则告诫人们要放下对于虚妄之物的追求,珍惜现实中真正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如果我们能够认清梦境和现实的真相,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世界中。 最后一句话“宁当非赤县”,则表达了不希望自己成为娑婆世界中平庸无聊的人,而是希望在认清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区别后,追求更高、更纯粹、更真实��人生和境界。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 其五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梦境和现实的认识与观察的不同,以及对于执著与追求真理的思考。 第一句话中,“孰谓识性同”指的是人…展开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梦境和现实的认识与观察的不同,以及对于执著与追求真理的思考。 第一句话中,“孰谓识性同”指的是人们常常认为彼此的智力、认知水平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上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不尽相同。梦境是如此虚妄无常,而真实世界则有着本质不变的真相。 第二句话中,“好恶谁与辨”表示人们很难分辨梦境与现实的好坏,值得嘲笑那些执着于虚幻的人们。 第三句话中,“觉谓寝无知”则反映了人们在清醒状态下会认为自己在睡眠时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或判断,但实际上梦中也有着清晰的记忆和思维。 第四句话中,“既悟眇已往”则告诫人们要放下对于虚妄之物的追求,珍惜现实中真正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如果我们能够认清梦境和现实的真相,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世界中。 最后一句话“宁当非赤县”,则表达了不希望自己成为娑婆世界中平庸无聊的人,而是希望在认清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区别后,追求更高、更纯粹、更真实��人生和境界。折叠

作者介绍

释敬安 释敬安 释敬安(1851-1912)近代爱国诗僧。俗名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县雁坪乡银湖塘人。少以孤贫出家,致力诗文,得王闿运指授,才思日进,入“碧湘诗社”。曾于宁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灯供佛,并烧二指使骈,自号八指头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时湖南等地发生寺产纠纷,应众邀入京请愿,到京未达目的,即卒于法源寺。生平颇有…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7275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