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闻父老复愁兵
出自清朝顾炎武的《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 淞江东流水波缓,王莽之际尤枯旱。平野云深二陆山,荒陂草没吴王馆。
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岂无循吏西门豹,停车下视终徘徊。
少时来往江东岸,人代更移年纪换。即今海水变桑田,况于尔等皆童丱。
乍看畚锸共欢呼,便向污邪祝一壶。岂知太平之世饴甘荼,川流不盈泽得潴。
风雨时顺通祈雩,春祭三江,秋祭五湖。衣冠济济郊坛趋,岁输百万供神都。
江头担酒肴,江上吹笙竽,吏无敲扑民无逋。嗟余已老何时见,久客中原望乡县。
那闻父老复愁兵,秦关楚塞方酣战。忽忆秋风千里莼,淞江亭畔坐垂纶。
还归被褐出负薪,相逢绝少平生亲,怪此伧夫是何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淞江畔的感慨和追思。诗中提到了历史上王莽时期的旱灾,以及吴王馆的荒废。然而,五十年后,当地的农民种植的芋头却变得非常茂盛,这表明国泰民安是最重要的事情。虽然现在是太平之世,但仍有人为战争烦恼。作者也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淞江边垂钓的情景,而此时周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后,作者感叹自己已经老去,却无法回到故乡。
- 背诵
-
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意赏析
-
顾炎武
顾炎武(1618-168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初名绎,字宁人,江苏昆山人,经两个朝代均没做官,他学问广博,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搜集材料,致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复兴。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天文、经史百家,都有研究。在哲学上,他认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6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