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不通舟车
出自清朝龚景瀚的《即事》- 出邑瘠而僻,古不通舟车。我来当四月,斗米三百余。
中家力已殚,贫者将何如。有司急民隐,力请开仓储。
恻然语众民,为我待须臾。兹邑距大府,迢迢千里途。
大吏坐堂皇,幕客省文书。市区例供应,朝夕进所需。
价廉米又凿,反斥斯言诬。有司默无策,束手徒嗟吁。
贫民不敢怨,忍饥对妻孥。新禾登尚早,粒米真如珠。
矫诏赈河内,吾思汲长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贫瘠偏僻的地方,四月份时,作者带着三百余斗米来到这个地方。然而,由于当地人民劳力已经用尽,贫困者如何生存?官员紧急向民间征粮,但是粮仓储备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作者为此感到非常痛心,并与众人一起等待解决方案的到来。 这个地方离大城府遥远,千里之遥,官员掌控的政府机构和市场供应都显得不足,贫困人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当本该大力赈济河内灾民时,作者却思念他曾经教导过的汲长孺,暗示他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关怀。整篇诗歌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困境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 背诵
-
即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贫瘠偏僻的地方,四月份时,作者带着三百余斗米来到这个地方。然而,由于当地人民劳力已经用尽,贫困者如何生存…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贫瘠偏僻的地方,四月份时,作者带着三百余斗米来到这个地方。然而,由于当地人民劳力已经用尽,贫困者如何生存?官员紧急向民间征粮,但是粮仓储备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作者为此感到非常痛心,并与众人一起等待解决方案的到来。 这个地方离大城府遥远,千里之遥,官员掌控的政府机构和市场供应都显得不足,贫困人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当本该大力赈济河内灾民时,作者却思念他曾经教导过的汲长孺,暗示他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关怀。整篇诗歌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困境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折叠 -
龚景瀚
(1747—1803)清福建闽县人,字惟广,号海峰。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知甘肃诸县。嘉庆元年入总督宜绵军幕,从镇压川楚白莲教军。上《坚壁清野议》。川鄂陕甘等省仿其法行之,成效大著。官至兰州知府。七年十二月底卒。有《澹静斋诗文钞》。…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5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