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路在咫尺

出自魏晋徐干的《答刘桢诗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答刘桢诗拼音解读
bié
suǒ jīng wèi xún
chóu sān chūn
suī zài zhǐ chǐ
nán shè jiǔ guān
táo táo zhū xià
cǎo chāng qiě f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我思一何笃(dǔ),其愁如三春。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虽路在咫(zhǐ)尺,难涉如九关。
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参考资料:

1、 李明忠主编.《潍坊诗词》:齐鲁书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2-3页
2、 吴云,冀宇选注.《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01:第145-146页
3、 唐满先编注.《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12:第272页
4、 吴云主编.《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293页
5、 韩格平著.《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49页
参考资料:
1、 李明忠主编.《潍坊诗词》:齐鲁书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2-3页
,
2、 吴云,冀宇选注.《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01:第145-146页
,
3、 唐满先编注.《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12:第272页
,
4、 吴云主编.《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293页
,
5、 韩格平著.《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49页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掾属。其五言诗风格道劲,语言质朴,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作品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作者好友之一。子:你,对刘桢的尊称。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所经:经过的时间。一旬:十天。

我思一何笃(dǔ),其愁如三春。
一何:多么。笃:深厚,真诚。三春:多年。三,虚指多数。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

虽路在咫(zhǐ)尺,难涉如九关。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涉:度过,越过。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陶陶:和暖的样子。朱夏:夏天。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李明忠主编.《潍坊诗词》:齐鲁书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2-3页
2、 吴云,冀宇选注.《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01:第145-146页
3、 唐满先编注.《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12:第272页
4、 吴云主编.《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293页
5、 韩格平著.《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49页
参考资料:
1、 李明忠主编.《潍坊诗词》:齐鲁书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2-3页
,
2、 吴云,冀宇选注.《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01:第145-146页
,
3、 唐满先编注.《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12:第272页
,
4、 吴云主编.《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293页
,
5、 韩格平著.《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49页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诗句的意境。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这里将相距之近与相见之难对比,更加重了对友人的思念。刘桢《赠徐干》“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之句,二人处于不同的部门:刘祯因罪被拘禁,而徐干为官在西掖园,两地很近,但两人却无故不得相见,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难涉九关之叹。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说,盛阳的夏季,草木是那样的昌盛而繁茂。全诗前六句写情,结尾两句写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诗人与刘桢情谊之绵长,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出无限的回味和深长的意境。

  这首诗明白如话,无丝毫矫揉造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歌以“与子别无几”领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极写相思之深;以“虽路在咫尺”与“难涉如九关”相对比,续写相见之难。在相别与难见的内心情感矛盾冲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全诗只有八句,四十个字,从其所表达的形象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中,可见诗人之功力。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著.《建安七子评传》:沈阳出版社,21.1:第9-91页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著.《建安七子评传》:沈阳出版社,2001.01:第90-91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答刘桢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作者与别人相处时间虽短暂,但是对这段经历却非常珍视。作者在离别前深感思念之情,就像春…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作者与别人相处时间虽短暂,但是对这段经历却非常珍视。作者在离别前深感思念之情,就像春天万物萌发一样强烈。尽管离开的距离不远,但却像是穿越了九重关难以逾越。最后,作者望着四周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叹着自然界的丰盈和神奇。折叠

作者介绍

徐干 徐干 徐干(170~217),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徐干亦染疾而亡。徐干作品,《隋书&mi…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0763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