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情愿夺
出自南北朝韩延之的《赠中尉李彪诗》- 贾生谪长沙,董儒诣临江。愧无若人迹,忽寻两贤踪。
追昔渠阁游,策驽厕群龙。如何情愿夺,飘然独远从。
痛哭去旧国,衔泪届新邦。哀哉无援民,嗷然失侣鸿。
彼苍不我闻,千里告志同。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贾生、董儒在不同的时空中追寻他们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离散后友情的思念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在说作者和两位朋友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流落,作者深感自己没有像两位朋友那样留下令人难忘的足迹,同时惊喜地意识到两位好友曾经走过的轨迹。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在表达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作者悔恨当初没有做出更卓越的成就,但仍然希望能够在未来超越过去,独自前行。 第五句和第六句,是在描绘作者离开故乡的痛苦和承受新环境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同胞苦难和失去伙伴的悲愤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坚定,尽管他已经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仍然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
- 背诵
-
赠中尉李彪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贾生、董儒在不同的时空中追寻他们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离散后友情的思念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第一句和…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贾生、董儒在不同的时空中追寻他们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离散后友情的思念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在说作者和两位朋友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流落,作者深感自己没有像两位朋友那样留下令人难忘的足迹,同时惊喜地意识到两位好友曾经走过的轨迹。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在表达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作者悔恨当初没有做出更卓越的成就,但仍然希望能够在未来超越过去,独自前行。 第五句和第六句,是在描绘作者离开故乡的痛苦和承受新环境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同胞苦难和失去伙伴的悲愤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坚定,尽管他已经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仍然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折叠 -
韩延之
北魏南阳堵阳人,字显宗。仕晋为平西府录事参军。刘裕伐司马休之,致书密招,延之复书严辞拒之。又以刘裕父名翘,字显宗,遂以“显宗”为己字,名子曰翘,以示不臣刘氏。后奔姚兴,复入魏。明元帝以为武牢镇将,封鲁阳侯。…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45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