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三世佛菩萨

出自南北朝邹浩的《普融阁
前身善财后老平,善知识处靡不到。十信生行回向地,等觉妙觉诸法门。
一法门中义一句,须弥聚笔海量墨。亘未来际力书写,未来可尽写不尽。
何况六位一切法,一一算谕莫能及。老平于此不思议,第三手把龟手笔。
一刹那间能事竟,一一微尘出经卷。三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
龙树传持所未会,悉在而今轮字里。字字无增亦无减,四十二字谁举偈。
大宝莲花忽开敷,帝网重重清净土。十方三世佛菩萨,一时会集作證明。
弥勒辨说巧称扬,文殊师利欣按顶。日用纵横日日新,此身普贤身内现。
若人欲识老平身,即是毗卢无尽藏。
普融阁拼音解读
qián shēn shàn cái hòu lǎo píng
shàn zhī shí chù dào
shí xìn shēng háng huí xiàng
děng jiào miào jiào zhū mén
mén zhōng
hǎi liàng
gèn wèi lái shū xiě
wèi lái jìn xiě jìn
kuàng liù wèi qiē
suàn néng
lǎo píng
sān shǒu guī shǒu
shā jiān néng shì jìng
wēi chén chū jīng juàn
sān qiān shì jiè wēi chén
tiān xià wēi chén pǐn
lóng shù chuán chí suǒ wèi huì
zài ér jīn lún
zēng jiǎn
shí èr shuí
bǎo lián huā kāi
wǎng zhòng zhòng qīng jìng
shí fāng sān shì
shí huì zuò zhèng míng
biàn shuō qiǎo chēng yáng
wén shū shī xīn àn dǐng
yòng zòng héng xīn
shēn xián shēn nèi xiàn
ruò rén shí lǎo píng shēn
shì jìn c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名叫“老平”的人,他前身是一个慈善家,后来成为一位修行者。他无论在哪里都能遇见好的知识和教导,并且对于佛法有十分坚定的信念,并致力于回向功德。他精通许多佛法门,其中包括一门只需用一句话来表达的义理,这种法门虽然简单但却包含着无穷的意义,可以用海量的墨水和笔尖来书写,但仍无法完全涵盖。 老平不仅精通各种佛法,还掌握了不可思议的技能,可以在一瞬间创造出许多微小的尘埃,以及三千个世界微尘偈和一四天下微尘品。此外,他还掌握了四十二字的真言,并将其传给了龙树大师。 最后,老平因菩萨的加持而获得了无上智慧,看到了清净的净土和所有的佛陀和菩萨,并被文殊菩萨按顶称赞。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成为了一位普贤菩萨的化身,被认为是无尽藏菩萨的化身。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普融阁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名叫“老平”的人,他前身是一个慈善家,后来成为一位修行者。他无论在哪里都能遇见好的知识和教导,并且对于佛…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名叫“老平”的人,他前身是一个慈善家,后来成为一位修行者。他无论在哪里都能遇见好的知识和教导,并且对于佛法有十分坚定的信念,并致力于回向功德。他精通许多佛法门,其中包括一门只需用一句话来表达的义理,这种法门虽然简单但却包含着无穷的意义,可以用海量的墨水和笔尖来书写,但仍无法完全涵盖。 老平不仅精通各种佛法,还掌握了不可思议的技能,可以在一瞬间创造出许多微小的尘埃,以及三千个世界微尘偈和一四天下微尘品。此外,他还掌握了四十二字的真言,并将其传给了龙树大师。 最后,老平因菩萨的加持而获得了无上智慧,看到了清净的净土和所有的佛陀和菩萨,并被文殊菩萨按顶称赞。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成为了一位普贤菩萨的化身,被认为是无尽藏菩萨的化身。折叠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45366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