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之两黄鹄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放言
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人生定能几,肺肝日相雠。井蛙奚足论,裈虱良足羞。
正有一朝乐,不偿百年忧。古来帝王师,或从赤松游。
大笑人间世,起灭真浮沤。曾是万户封,不博一掉头。
有来且当避,未至吾何求。悠悠复悠悠,大川日东流。
红颜不暇惜,素发忽已稠。我欲升嵩高,挥杯劝浮丘。
因之两黄鹄,浩荡观齐州。
放言拼音解读
hán fēi fèn
qīng zhe qióng chóu
zhǎng shā xiāng lèi
jiāo dǎo liǎng shī qiú
rén shēng dìng néng
fèi gān xiàng chóu
jǐng lùn
kūn shī liáng xiū
zhèng yǒu cháo
cháng bǎi nián yōu
lái wáng shī
huò cóng chì sōng yóu
xiào rén jiān shì
miè zhēn ōu
céng shì wàn fēng
diào tóu
yǒu lái qiě dāng
wèi zhì qiú
yōu yōu yōu yōu
chuān dōng liú
hóng yán xiá
chóu
shēng sōng gāo
huī bēi quàn qiū
yīn zhī liǎng huáng
hào dàng guān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韩非、虞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们在世时备受尊重,但最终都遭受了困境和悲惨的结局。长沙和郊岛是两个地方,指代的是作者行迹的范围,而“一湘累”、“两诗囚”则表达了作者不得志的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身体日渐衰老的必然性以及无法逃避的死亡。井蛙和裈虱都是微不足道的生物,暗示着人类的渺小和无足轻重。但作者仍然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快乐,摆脱忧愁的束缚。历史上的帝王也曾隐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红颜易逝和岁月无情的感慨,但他仍然保持豪迈的精神,希望登上高峰,畅游天地之间。两只黄鹄则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超越平庸的精神,作者希望能像它们一样观赏这个世界的壮丽和美好。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放言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韩非、虞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们在世时备受尊重,但最终都遭受了困境和悲惨的结局…展开
这首诗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韩非、虞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们在世时备受尊重,但最终都遭受了困境和悲惨的结局。长沙和郊岛是两个地方,指代的是作者行迹的范围,而“一湘累”、“两诗囚”则表达了作者不得志的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身体日渐衰老的必然性以及无法逃避的死亡。井蛙和裈虱都是微不足道的生物,暗示着人类的渺小和无足轻重。但作者仍然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快乐,摆脱忧愁的束缚。历史上的帝王也曾隐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红颜易逝和岁月无情的感慨,但他仍然保持豪迈的精神,希望登上高峰,畅游天地之间。两只黄鹄则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超越平庸的精神,作者希望能像它们一样观赏这个世界的壮丽和美好。折叠

作者介绍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4241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