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本来虚

出自唐朝庞蕴的《诗偈 其一五○
意根无自性,万法本来虚。外尘都不有,三界自然无。
五蕴今何在,尽总入无馀。河沙过去佛,并在一毛如。
诗偈 其一五○拼音解读
gēn xìng
wàn běn lái
wài chén dōu yǒu
sān jiè rán
yùn jīn zài
jìn zǒng
shā guò
bìng zài m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理论向我们阐述了“空”的概念。意根无自性,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本质的自性;万法本来虚,则说明所有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外尘都不有,表示外部环境中的塵世界也是虚幻的,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三界自然无,则指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五蕴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五种因素:身、受、想、行、识,这些因素在现世间是存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会全部归总到空之中,不会再有任何余留。 河沙过去佛,比喻众生数目多如河沙,但佛依然能够超凡入圣地证得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空。并在一毛如则意味着最终,万物会归于无形无相,只剩下微小的一点存在,就像一根头发上的微尘。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诗偈 其一五○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理论向我们阐述了“空”的概念。意根无自性,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本质的自性;万法本来虚,则说明所有事物都是…展开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理论向我们阐述了“空”的概念。意根无自性,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本质的自性;万法本来虚,则说明所有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外尘都不有,表示外部环境中的塵世界也是虚幻的,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三界自然无,则指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五蕴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五种因素:身、受、想、行、识,这些因素在现世间是存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会全部归总到空之中,不会再有任何余留。 河沙过去佛,比喻众生数目多如河沙,但佛依然能够超凡入圣地证得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空。并在一毛如则意味着最终,万物会归于无形无相,只剩下微小的一点存在,就像一根头发上的微尘。折叠

作者介绍

庞蕴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3893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