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受波吒

出自唐朝拾得的《诗 其五
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质。面貌似银盘,心中黑如漆。
烹猪又宰羊,誇道甜如蜜。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
诗 其五拼音解读
fèn jiǎ shēn
xiào hǎo xíng zhì
miàn mào yín pán
xīn zhōng hēi
pēng zhū yòu zǎi yáng
kuā dào tián
hòu shòu zhà
gèng chēng yu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对人性的讽刺和警示。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外表美丽,但内心却黑暗。他喜欢吃肉并夸口说甜如蜜,却不想到动物被宰杀的痛苦和残忍。最后,他死了会受到报应,无法抱怨自己被冤枉。整首诗希望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注内在,不要贪图短暂的享受而伤害他人。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诗 其五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对人性的讽刺和警示。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外表美丽,但内心却黑暗。他喜欢吃肉并夸口说甜如蜜,却不想到动物被宰杀的痛苦和…展开
这首诗是对人性的讽刺和警示。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外表美丽,但内心却黑暗。他喜欢吃肉并夸口说甜如蜜,却不想到动物被宰杀的痛苦和残忍。最后,他死了会受到报应,无法抱怨自己被冤枉。整首诗希望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注内在,不要贪图短暂的享受而伤害他人。折叠

作者介绍

拾得 拾得 唐朝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朝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3883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