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雁可传书

出自唐朝王质的《挽李平仲二首 其一
杳杳归无极,茫茫恨有馀。九原那可作,万事总成虚。
汀草何尝歇,云山亦自如。此回真定别,无雁可传书
挽李平仲二首 其一拼音解读
yǎo yǎo guī
máng máng hèn yǒu
jiǔ yuán zuò
wàn shì zǒng chéng
tīng cǎo cháng xiē
yún shān
huí zhēn dìng bié
yàn chuán sh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感情,他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并将其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 首先,诗人觉得自己的去向是不可预知的,像是一片无限的归途(“杳杳归无极”),他对即将离开的恋人心存遗憾和怨愤(“茫茫恨有馀”)。他认为自己应该前往九原,但他明白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九原那可作”),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成为徒劳(“万事总成虚”)。 其次,诗人注意到周围的大自然依然照常运转,草木依旧青葱,云山也没有改变(“汀草何尝歇,云山亦自如”)。这种永恒的美好和平静使他感到特别孤独,因为他的离开似乎不会对它们产生任何影响。 最后,诗人深知离别之苦,他感到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愁思传达给远方的恋人(“此回真定别,无雁可传书”)。 总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在外面世界中流离失所、孤独无助的感觉,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挽李平仲二首 其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感情,他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并将其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 首先,诗人觉得自己的去向是不可预知的…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感情,他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并将其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 首先,诗人觉得自己的去向是不可预知的,像是一片无限的归途(“杳杳归无极”),他对即将离开的恋人心存遗憾和怨愤(“茫茫恨有馀”)。他认为自己应该前往九原,但他明白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九原那可作”),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成为徒劳(“万事总成虚”)。 其次,诗人注意到周围的大自然依然照常运转,草木依旧青葱,云山也没有改变(“汀草何尝歇,云山亦自如”)。这种永恒的美好和平静使他感到特别孤独,因为他的离开似乎不会对它们产生任何影响。 最后,诗人深知离别之苦,他感到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愁思传达给远方的恋人(“此回真定别,无雁可传书”)。 总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人在外面世界中流离失所、孤独无助的感觉,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折叠

作者介绍

王质 王质 王质(769年—836年),字华卿,太原祁人,王潜第五子。清廉方雅,为政有声。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在宣城辟崔珦、刘濩、裴夷直、赵丱为从事,皆一代名流。视其所与,人士重之。…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38650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