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扰扰空自劳

出自明朝庞尚鹏的《弼唐兄食不重肉乃东西远游无宁岁感而赋此寓忠告之意
流光荏苒如掷梭,人生温饱能几何。安乐窝前万事足,年年新雨长青蔬。
饥来长啜一盂粥,坐对妻儿生计足。钟鸣鼎食岂不荣,祇恐终朝闻颠覆。
夷齐采薇西山外,震世高名悬绝代。何人下箸日万钱,风尘朽骨今何在。
浊醪粗饭常有馀,肯负平生七尺躯。人世蜉蝣等朝露,黄金筑坞何其愚。
古来富贵皆由命,绳枢瓮牖吾何病。此心扰扰空自劳,天定安能以人胜。
何如避地且悬车,赢得胸藏万卷书。开门永日对幽草,莫问家无儋石储。
弼唐兄食不重肉乃东西远游无宁岁感而赋此寓忠告之意拼音解读
liú guāng rěn rǎn zhì suō
rén shēng wēn bǎo néng
ān qián wàn shì
nián nián xīn zhǎng qīng shū
lái zhǎng chuò zhōu
zuò duì ér shēng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róng
kǒng zhōng cháo wén diān
cǎi wēi 西 shān wài
zhèn shì gāo míng xuán jué dài
rén xià zhù wàn qián
fēng chén xiǔ jīn zài
zhuó láo fàn cháng yǒu
kěn píng shēng chǐ
rén shì yóu děng cháo
huáng jīn zhù
lái guì jiē yóu mìng
shéng shū wèng yǒu bìng
xīn rǎo rǎo kōng láo
tiān dìng ān néng rén shèng
qiě xuán chē
yíng xiōng cáng wàn juàn shū
kāi mén yǒng duì yōu cǎo
wèn jiā dān shí chǔ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传达了生活的真谛和价值观。作者通过对比贫富、安逸与追求等不同人生境遇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第一句“流光荏苒如掷梭,人生温饱能几何。”意为时间在不停地流逝,生命短暂,尽管能够获得基本温饱,但是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和追求。 接下来,作者借助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一幅简朴而幸福的生活图景。他认为在家庭和睦、精神满足的情况下,即使只有粗茶淡饭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同时他也表现出对于脆弱的生命和财富的不屑,认为这些都是短暂的。 在第三、四段中作者通过对古代名士夷齐的描述,表现出对于功名利禄的批判。他认为世间富贵皆由命运所决定,而绝大部分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他主张不要过份追求金钱和权力,应该遵循内心的自由和真诚,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向往和信仰。他认为人应该远离尘世,放下浮躁和功利,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满足。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弼唐兄食不重肉乃东西远游无宁岁感而赋此寓忠告之意诗意赏析

这首诗传达了生活的真谛和价值观。作者通过对比贫富、安逸与追求等不同人生境遇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展开
这首诗传达了生活的真谛和价值观。作者通过对比贫富、安逸与追求等不同人生境遇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第一句“流光荏苒如掷梭,人生温饱能几何。”意为时间在不停地流逝,生命短暂,尽管能够获得基本温饱,但是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和追求。 接下来,作者借助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一幅简朴而幸福的生活图景。他认为在家庭和睦、精神满足的情况下,即使只有粗茶淡饭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同时他也表现出对于脆弱的生命和财富的不屑,认为这些都是短暂的。 在第三、四段中作者通过对古代名士夷齐的描述,表现出对于功名利禄的批判。他认为世间富贵皆由命运所决定,而绝大部分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他主张不要过份追求金钱和权力,应该遵循内心的自由和真诚,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向往和信仰。他认为人应该远离尘世,放下浮躁和功利,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满足。折叠

作者介绍

庞尚鹏 庞尚鹏 (?—约1582)广东南海人,字少南。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乐平知县,擢御史,出按河南、浙江等地,搏击豪强,吏民震慑。嘉靖四十四年,在浙江推行一条鞭法,为一条鞭法之始。隆庆元年,迁大理右寺丞。次年,擢右佥都御史,兼领九边屯务。诸御史督盐政者以事权被夺,起而攻之,斥为民。万历四年起故官巡抚福建,拜左副都御史。忤张居正罢归,家居四年卒,谥惠敏。有《百可亭摘稿》。…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30507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