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膏雨长
出自明朝李世熊的《和陶归园田 其二》- 士方不遇时,意气常鞅鞅。野鹤在鸡栖,能无云际想。
羽毛正离披,九霄安得往。君看园中蔬,静听膏雨长。
人生何不为,心定志自广。衡门且栖迟,因风适苍莽。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士人不遇时的坚定和自我慰藉”。诗人通过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传统文化中,士人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修养,才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获得职位或官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即使努力了也不能如愿,面对挫折时,在精神上保持坚定和自信非常重要。 诗中的“士方不遇时”,指的是自己身处逆境,没有被社会赏识,在某种程度上失意。“意气常鞅鞅”用来形容此时的情绪低落和失落感。而野鹤在鸡栖,则是借用了一种“高贵”的形象,表达诗人虽然身处平凡却仍然秉持高尚品质的态度。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野鹤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性格。 随后,“羽毛正离披,九霄安得往”,诗人表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未改变,仍然渴望飞向更高的天空,实现自己的理想。“君看园中蔬,静听膏雨长”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感叹,希望自己能像大自然一样,稳步成长、茁壮成长。 最后两句“衡门且栖迟,因风适苍莽”,则是建议自己不要过于焦虑和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当把握眼前的生活,静心养德,等待机会到来。
- 背诵
-
和陶归园田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士人不遇时的坚定和自我慰藉”。诗人通过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传统文化中,士人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修养,…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士人不遇时的坚定和自我慰藉”。诗人通过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传统文化中,士人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修养,才能在社会上得到认可,获得职位或官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即使努力了也不能如愿,面对挫折时,在精神上保持坚定和自信非常重要。 诗中的“士方不遇时”,指的是自己身处逆境,没有被社会赏识,在某种程度上失意。“意气常鞅鞅”用来形容此时的情绪低落和失落感。而野鹤在鸡栖,则是借用了一种“高贵”的形象,表达诗人虽然身处平凡却仍然秉持高尚品质的态度。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野鹤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性格。 随后,“羽毛正离披,九霄安得往”,诗人表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未改变,仍然渴望飞向更高的天空,实现自己的理想。“君看园中蔬,静听膏雨长”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感叹,希望自己能像大自然一样,稳步成长、茁壮成长。 最后两句“衡门且栖迟,因风适苍莽”,则是建议自己不要过于焦虑和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当把握眼前的生活,静心养德,等待机会到来。折叠 -
李世熊
李世熊(公元1602年 - 1686年)字元仲,号媿庵,自号塞支道人,福建宁化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年八十五岁。 他10岁就能应塾师之命给手中扇子作破题旬:“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15岁入童子试第一,16岁入县学,23岁以郡试第四成廪生。自后怀才不遇,屡试不第。虽如此,但他是个饱学之士,经史子集乃至医卜星纬释道的…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27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