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人入深松
出自明朝陈洪绶的《阳谷县遇赏祁之问林上庵却寄》- 赏生遇阳谷,为述君高迹。卖田结茅宇,乃在寒山东。
设榻傍修竹,避人入深松。老僧语夜月,瘦鹤舞秋风。
有酒能独饮,旧侣常不同。即与同饮者,道人浮海翁。
书翻老庄子,作诗弗求工。齿豁发尚黑,食少肌犹丰。
体气虽强健,颐养复有功。是为隐君子,悟道彻始终。
我复世情深,乘亢不自封。去家十余里,偃蹇江海中。
知君笃念我,恨我不能从。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境遇。他在阳谷赏景时遇到了一个高贵的人,向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卖掉田地,建造茅屋,在寒山东边隐居。他在竹林和松树中安放床榻,与老僧对话,欣赏瘦鹤在秋风中跳舞。他习惯独饮,但有时会和朋友一起喝酒,其中有个叫做“浮海翁”的道士。他不求文学上的成就,而是像老庄子那样静心思考。虽然他已年老,但身体仍然强壮健康,颐养之功也很有成效。他自认为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已经在从头到尾的修行中明白了道理。然而,他仍然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并且离开家乡十多里,前往江海中旅行。他知道有人深切关注着他,但不能按其所愿来往。整首诗表达出隐士对于清净和追求道义的执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留恋和思念。
- 背诵
-
阳谷县遇赏祁之问林上庵却寄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境遇。他在阳谷赏景时遇到了一个高贵的人,向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卖掉田地,建造茅屋,在寒山东边…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境遇。他在阳谷赏景时遇到了一个高贵的人,向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卖掉田地,建造茅屋,在寒山东边隐居。他在竹林和松树中安放床榻,与老僧对话,欣赏瘦鹤在秋风中跳舞。他习惯独饮,但有时会和朋友一起喝酒,其中有个叫做“浮海翁”的道士。他不求文学上的成就,而是像老庄子那样静心思考。虽然他已年老,但身体仍然强壮健康,颐养之功也很有成效。他自认为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已经在从头到尾的修行中明白了道理。然而,他仍然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并且离开家乡十多里,前往江海中旅行。他知道有人深切关注着他,但不能按其所愿来往。整首诗表达出隐士对于清净和追求道义的执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留恋和思念。折叠 -
陈洪绶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270003.html